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13699799697(微信)
或者,扫码阅读报告
1. 深耕体育用品行业,品牌收购扩大户外版图
1.1 深耕体育用品行业,通过收购持续扩大业务版图
公司为国际化的体育用品集团,起家于烟草业务,壮大于体育行业,通过不断收购品牌扩大版图,期间经历过两次上市,一次要约收购。纵观公司创业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50-1987 年:烟草业务起家,多元化发展推动上市。1950 年Amer 成立为烟草公司,1974 年收购冰球装备制造商Koho-Tuote 进入体育用品行业,后业务陆续扩展到航运、印刷出版、体育用品、纸张加工等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1977 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交易所上市。
1988-2004 年:逐渐聚焦体育行业,剥离非体育业务。期间收购了一些世界领先的体育品牌,如WILSON(1989 年收购)、ATOMIC(1994 年收购)等,90 年代纸业部门、印刷部门被陆续剥离,开始专注于体育用品行业,成为球类和冬季运动器材、运动手表、健身器材的专家。2004 年退出烟草业务,将公司更名为Amer Sports,聚焦体育用品行业。
2005-2018 年:加强全球影响力,完善体育品牌矩阵。2008 年将业务分为三个部门,包括冬季和户外、球类运动、健身,并在全球广泛收购优质品牌,如SALMON、始祖鸟(2005年收购)、棒球品牌 LOUISVILLE SLUGGER(15 年收购)、自行车制造商ENVE (16 年收购)、瑞典户外品牌 PEAK PERFORMANCE(18 年收购),不断扩大业务版图。
2019-至今:财团要约收购,战略转型后赴美二次上市。2019 年被由以安踏体育为首的财团要约收购其全部股权,对价46 亿欧元。从芬兰交易所退市后,财团对公司业务进行重组和简化,出售了precor、颂拓等非核心品牌,聚焦始祖鸟、威尔逊和萨洛蒙三个核心品牌以及DTC 渠道运营。2024 年再次登录纳斯达克,实现二次上市。
1.2 多品牌矩阵布局完善,覆盖各类高端户外场景
品牌矩阵布局完善,三大核心品牌收入占比约九成。公司品牌分为三大事业部:科技服装事业部、户外事业部、球类运动事业部,涵盖11 个细分品牌,覆盖各类外运动场景。三大核心品牌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9.4/9.5/8.7 亿美元,增速为65%/35%/10%,收入占比为40%/40%/37%。
北美及欧洲为主要市场,大中华区增长亮眼。美洲地区/ 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为公司覆盖的主要市场,23 年营收分别同比提升15%/14%至17.3/14.5 亿美元,占比40%/33%。
大中华区和其他亚太地区增长61%和40%至8.4/3.5 亿,占比19%/8%。过去几年大中华区表现亮眼,2020-2023 年CAGR 为60.8%,占比从8%提升至19%。
威尔逊及萨洛蒙销售以欧美为主,始祖鸟大中华区占比近半。根据招股书,始祖鸟23 年前三季度收入9.4 亿美元,其中48%来自大中华区,品牌在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增势,至23年9 月底,在大中华区拥有170 多万会员(vs2018 年1.4 万)。萨洛蒙收入9.5 亿美元,EMEA/美洲分别占比56%/26%,同期威尔逊收入为8.7 亿,美洲市场贡献了70%的收入。
1.3 收入规模稳步增长,三大核心品牌收入占比约九成
公司2020-2023 年营收 CAGR 为21%。受益于多品牌矩阵和全球化市场布局,以及近年来发展DTC 渠道转型,公司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3 年收入CAGR 达到21%。2023收入规模为43.7 亿美元,同比增长23%,延续高增趋势。
净利润受利息费用拖累仍为亏损状态,调整后EBITDA 保持快速增长。2023 年公司调整后EBITDA 增长34.9%至6.1 亿美元,2020-2023 年CAGR 为25%。受财务费用较高的影响,2023 年净亏损2.09 亿美元,但同比22 年亏损2.53 亿美元幅度减少。计24 年上市融资并偿还债务后,财务费用将明显改善,推动24 年利润转正。
1.4 管理层行业积淀丰富,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管理团队履历优异,为集团发展保驾护航。2019 年公司开始重组和简化管理团队,从世界领先的企业中吸引到经验丰富和能力卓越的管理人才,首席执行官郑捷先生此前任安踏集团CEO,为发展大中华市场提供本地化经验指导。并汇集来自阿迪达斯、锐步、BCG 咨询、ECCO、Footlocker、通用电气等全球公司的丰富经验,助力集团在全球化战略下快速发展。
核心高管过往普遍在运动及服装行业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汇集来自安踏、UA、lululemon、BCG 咨询等的管理经验,为公司发展引领方向。
2. 全球运动行业稳步增长,多因素驱动行业扩容
2.1 全球运动鞋服市场稳步增长,亚太及大中华区潜力较大
运动鞋服需求韧性较强,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根据欧睿国际,2023 年全球运动服饰零售市场规模为3957 亿美元,同比增长6.3%,在零售环境改善下增长提速,预计24-28 年行业仍能维持6.6%的复合增速,行业景气度延续。分地区看,北美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但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市场增速更快。根据Amer Sports 招股书,2022 年北美地区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市场规模分别为1045/485 亿美元,预计22-27 年CAGR 为5.5%和4.7%,而大中华区22-27年运动鞋/运动服CAGR 预计为9%和8.8%,快于北美、EMEA 5%左右的增速。
全球运动器材市场快速增长。2022 年市场规模达到1495 亿美元,同比增长8.8%,2023-2028 年CAGR 预计为6%。其中,健身设备的市场规模最大,2022 年达到408 亿美金,同比增长8.2%,23-28 年CAGR 预计为6.4%,其次为户外设备,22 年市场规模为230 亿美元,同比增长7.5%,23-28 年CAGR 预计为6.1%。高尔夫设备、垂钓设备、水上运动设备2023-2028 年CAGR 分别为5.8%/6.4%/6.0%。
分地区看,亚洲、美洲地区运动器材市场规模最大。根据Statista,亚洲为2022 年全球运动器材最大市场,市场规模达到795 亿美元,预计2028 年达到1166 亿美元,22-28 年CAGR达到6.6%,美洲、欧洲市场规模分别为305/254 亿美元, 22-28 年CAGR 为5.6%/4.8%。分国家看,中国的运动器材市场规模最大且增速最高。2022 年中国运动器材的市场规模达346亿美元,预计2028 年达到520 亿美元,22-28 年CAGR 达到7.0%,美国、英国市场规模分别为174/35 亿美元, 22-28 年CAGR 为4.8%/3.5%。
2.2 运动行业竞争格局优质,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
全球运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根据欧睿数据,全球运动公司CR10 从2014 年的39%提升5.6pct 至2023 年的45%,品牌口径下CR10 从31%提升至39%,龙头公司持续整合市场份额,推动集中度提升。中国市场集中度明显领先全球,2023 年公司口径CR10 达85%。格局一超多强。2023 年全球运动市场CR10 为44.9%,过去10 年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其中,耐克占据全球运动市场头把交椅,市场份额18%(公司口径), 且近几年保持稳步提升,阿迪达斯、VF 市场份额为8.2%和3.4%,分别为位居第二和第三,但市占率近几年持续下滑。安踏和Lululemon 市场份额提升明显,2014-2023 年市占率分别提升2.4pct/1.6pct 至3.1%/2.2%,位居第四和第七。
2.3 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广阔,多因素共同驱动市场增长
1)人均运动鞋服消费稳步提升。根据欧睿数据,全球人均运动鞋服支出稳步增长,2023年为50 美元,预计到2025 年将增长至55 美元,不同国家增长幅度在5-50 美元不等。消费者对更加具有功能性、更多元化场景的运动产品需求增加,推动人均运动鞋服支出稳步提升。
2)后疫情时代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长寿,推动体育参与人数的持续增加。根据Amer Sports 招股书,到2022 年,约有50%的美国消费者表示健康是重中之重,而这一比例在2020 年仅为42%。
3)穿衣风格的运动休闲化转型。随着消费者更加重视运动健康、以及穿衣的舒适度和社交体验,运动产品也逐渐从单一的运动场景拓展至社交通勤等领域,既能满足运动时对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又能在日常社交中保持较好舒适性和穿着体验,消费场景不断拓宽。
4)全球高净值人群占比提升。根据瑞士信贷2022 年全球财富报告,全球财富在10 万美元以上的中上阶层人群数量从2010 年的3.58 亿增长到2021 年的6.89 亿,CAGR 为6.1%,高净值人群更注重品质和性能,利于高端体育品牌。
3. 品牌运营与产品夯实地位,从专业破圈大众
3.1 全球化的渠道运营能力较强,DTC 转型驱动高增
近两年直营为渠道发力点,推动收入、毛利率快速增长。公司从2019 年起加快直营渠道建设,截至到2023 年9 月,其在全球共运营直营店330 家,比2019 年加了69%。2020-2023年,线下直营/线上直营收入CAGR 分别为48%/38%,高于批发14%的增速。直营收入占比提升14pct 至35.7%,尤其是始祖鸟为DTC 效果明显,也带动公司的毛利率从2020 年-2023年提升了5.1pct 至52.1%。
直营门店形象持续升级,旗舰大店突出品牌形象,面积与坪效持续提升。2023 年9 月底,始祖鸟在北美地区平均面积为272 平米(仅统计过去12 个月存续的店铺),前三季度坪效为5.4 万/平方米,已达到22 年全年的88%。在大中华区直营门店63 家,均面积260 平米(仅统计过去12 个月存续的店铺),比22 年全年增长7%,前三季度的坪效为12.1 万元人民币,是同期北美地区的2.3 倍,已经超过2022 年全年的9.4 万元人民币,比21 年提升42%。
门店数量相对较少,未来保持高质量拓展。根据官方小程序查询数据,始祖鸟、Wilson、Salomon 在中国区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22 家、107 家和47 家。截止到23 年9 月,公司在全球范围共运营138 家始祖鸟、114 家Salomon、9 家Wilson 直营店(来自招股书,仅披露直营),对比北面230 家直营店、Moncler 269 家、lululemon 686 家,未来拓展空间相对充分。坪效在同行中位居前列,高坪效支撑门店开拓。以中国内地为例,始祖鸟、Salomon23年坪效分别为15 和14 万元人民币,领先lululemon、Descente、凯乐石等品牌,高坪效支撑门店扩张,预计公司未来将在保证门店盈利能力和产出的基础上,进行稳步扩张。
3.2 产品硬核夯实专业地位,品牌营销从专业破圈商务
高度重视研发创新,专业户外人士高度参与,产品立足性能本源,拒绝模仿时尚潮流。公司拥有一个由数百名专业运动员和品牌大使组成的庞大网络,从中收集反馈并将其融入设计,打造出受专业人士信赖的高端产品。研发中心遍布全球,如芝加哥威尔逊创新中心,北温哥华、波特兰和东京始祖鸟设计中心、法国安纳西的萨洛蒙设计中心。始祖鸟总部、研发中心和自营工厂都在加拿大北温哥华的沿海山脉,设计、样品制作和实地测试,可以在15 英里半径内进行,产品升级均以适应户外极端环境为驱动,严格限制仅为美观的改造,保证专业户外基因。
与专业户外人士合作,KOL 强化背书。如始祖鸟签约自由攀登者刘洋、何川等资深人士为始祖鸟运动员,直播何川团队登顶川口塔峰,创造华人记录,以KOL 强化背书。Salomon 在2022 年冬奥会助力运动员获得28 枚奖牌;Wilson 则是NBA、美网、法网等赛事的官方球类装备供应商,累计643 名网球大满贯选手使用Wilson 球拍,产品性能获得专业人士喜爱。社交媒体营造热度,推广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强化专业圈层强化地位之上,公司积极进行社媒营销提升品牌热度,影响大众圈层。如Salomon 推出了户外活动 IP“GO 野”,组织户外人士解锁户外运动并打卡社交媒体,推广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始祖鸟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被测试防水性能,引发大量关注与模仿,品牌热度持续提升。
优秀的品牌形象与高追捧度,支撑品牌持续提价。2024 年2 月15 日Arc‘teryx 始祖鸟对旗下日本地区的产品全面涨价,包括品牌直营门店和线上商城,商品涨幅平均在20%-30%左右,主要是考虑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升。2023 年12 月,始祖鸟就在日本地区对20 种热门单品进行了提价,且提价后依然保持较高售罄率。在尖货商品上采取限量发售,饥饿营销营造稀缺属性。如始祖鸟龙年限定款定价8200 元,在二级市场转售的溢价率高达50%。
品类拓展扩大受众,从专业户外破圈商务。1)发展女装品类,扩大产品种类、色调和更新合身度,与女运动员保持密切联系,扩大女性市场份额。2)拓展鞋类产品线:始祖鸟近期在俄勒冈州开设鞋类开发办事处,发力鞋类产品,丰富产品线的季节性,第1 代自主设计的运动鞋于24 年3 月发布。3)Veilance 系列持续拓展商务场景:Veilance 面向商务人士推出,聚焦都市生活,以高性能面料与商务优雅设计,重新定义都市着装,扩大人群覆盖及穿着场景。
3.3 多维度强化私域运营,提升会员粘性与转化
Rebird 计划强化与客户的互动,践行环保理念。始祖鸟推出Rebird 循环计划,包括Recare、ReGear、ReCut 项目,包括ReCare 的为用户提供家庭保养建议、装备损毁后维修服务,ReCut将边角料重新利用制成新产品等,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提升消费体验。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大中华区、日本设有5 个服务中心,以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产品修复、回收及再利用,同时,始祖鸟和所罗门都制定了SBTi 批准的2030 年的科学减排目标。
组织专业课程培训及赛事活动,提升用户粘性与转化。如始祖鸟在中国阳朔设置国际攀岩山地课堂,邀请顶级户外运动员为会员提供户外知识讲座,组织户外活动,提升会员活跃度与购买转化。2023 年9 月30 日,始祖鸟在大中华区拥有170 多万会员,相比2018 年1.4 万的人,呈现强劲增势,会员粘性持续提升,带动复购与转化。
3.4 稀缺的品牌矩阵,未来多品牌、多区域接力增长
11 个优质运动品牌,品牌资源稀缺且用户认知强。当前各品牌中始祖鸟增长较为迅速,深耕攀岩、徒步等领域,其他品牌在越野跑、球类、骑行等均有涉及。在户外需求崛起下,未来公司有望把始祖鸟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品牌和场景,Wilson、Salomon 已经跑出,2023Q1-Q3 收入同比提升10%、35%,其他品牌有望接力。
从区域市场看,当前大中华区增长迅猛,其他亚太地区、中东等地均有挖掘空间。2023年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增长61%,收入占比达到19%,主要得益于安踏本地化的运营策略效果显著。未来有望凭借全球化的销售网络,将各品牌引入新兴市场,其他亚太地区、中东以及欧洲等地仍有挖掘空间,未来多区域有望协同发展。
4. 财务指标逐渐改善,成长速度行业领先
4.1 成长性:亚玛芬的收入增长迅速,在行业中排名靠前
公司成长速度在行业中处于较快水平。公司20-22 年收入的复合增速达到24%,20-23年复合增速达到25%。相比综合运动品牌耐克、阿迪13%和2%的增速以及户外运动品牌哥伦比亚22%、威富15%的增速,成长速度在行业中处于较快水平。
净利润亏损幅度逐步收窄。受较高的财务费用影响(23 年财务费用4.1 亿美元,财务费用率9%),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3 年已收窄至亏损14.8 亿人民币,相比22 年的亏损17.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的亏损幅度逐步收窄,预计24 年有望实现盈利。
4.2 盈利能力: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净利率有望转正
毛利率持续提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得益于公司近两年渠道的DTC 转型,以及盈利能力较高的品牌增长较快,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23 年已升至52.1%,相比2020 年提升5.1pct,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净利率受财务费用影响,23 年为-4.8%,但相比20 年-9.7%已在逐步改善,24 年在IPO 融资后偿还债务等拉动下,净利率有望转正。
4.3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位居中游水平,账期周转效率提升
周转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应收账款周转提速。22 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约为151 天,同比21 年增加18 天,快于哥伦比亚的182 天和阿迪达斯的170 天,但慢于耐克的105 天、威富的121 天,在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22 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0 天,同比下降6 天,略慢于运动公司,未来随着DTC 销售占比提升,预计应收账款速度仍有加快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