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获取更多行业报告
合资销量承压,利润贡献下滑。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巅峰期利润贡献达90%,近年来,由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下滑明显,2024Q1-3 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已由2017 年高点283.0 亿元下降至32.7 亿元,占比下降至47%。
上海大众旗下主要有奥迪、大众、斯柯达三个品牌,其中大众品牌贡献大部分销量。2018 年以后,上汽大众在新能源转型上节奏偏慢,公司产品力及新能源技术能力不足,同时受到2019 年底碰撞测试事件等多因素影响,2019 年以来上汽大众销量及产能利用率逐步走低,2024 年上汽大众销量为114.8 万辆,同比2019 年200.2 万辆大幅减少,同时产能利用率也由2019 年104%下降至2023 年58%。受销量下滑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上汽大众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仅实现31.3 亿元,同比2019 年200.3 亿元大幅下滑,单车归母净利润2577.9 元,创近年新低。
上汽通用亦如上汽大众,2018 年以后主力品牌别克、雪佛兰销量出现较明显下滑,导致公司销量走低,2024 年实现销量43.5 万辆,同比2023 年100.1 万辆大幅减少,产能利用率由2019年85%下降至2023 年53%。同时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25.4 亿元,同比2022 年55.8 亿元大幅减少,单车归母净利润下探至2540.3 元的历年新低。
合资品牌长期是上汽集团重要的销量及利润来源,巅峰时期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占上汽集团归母净利润的比重高达90%,近年来受到电动智能化转型偏慢、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受到较大影响,销量、利润皆回落至历年较低水平。为了谋求新时代背景下合资车企发展最优解,上汽大众、通用正积极推动自身智能化、本地化发展;与此同时,凭借自身强大的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上汽集团也积极反向赋能合资品牌,领衔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走向合资2.0 时代。
上汽大众:延长合资期,携手开启合资合作2.0,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迈入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全新时代
1)延长合资期限,深化战略合作。2024 年11 月,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延长合资协议,将上汽大众合资期延长至2040 年,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强调会继续扎根中国,锚定“2030 目标”夺取智能电车时代的高地。
2)拥抱电动智能化,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在接下来的上汽大众合资合作中,新能源汽车是重点方向,2025 年年中,作为奥迪与上汽的合作项目,AUDI 品牌首款电动车型将推向市场;2026年起,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 平台开发的两款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3 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 款增程版车型也将陆续上市;到2030 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 款新车型,其中有15 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3)淘汰落后产能与营销渠道扩容。上汽大众将逐步缩减燃油车产能,规划更优的产能布局以加速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转型,例如上海嘉定安亭作为上汽大众最早的生产基地,已经在做相应的规划调整,着力打造成“电动化生产中心、研发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同时上汽大众计划继续加强经销商网络建设,目前上汽大众约有经销商网络900 家,上汽奥迪约220 家,计划2025 年在淘汰一批的情况下,净增100 家网点。
自主乘用车:品牌整合、技术底座升级、智驾能力提升全系统推进
1)握指成拳,荣威、飞凡品牌合并,打响整合运动第一枪。2024 年10 月,上汽乘用车发布《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承诺加乘》,荣威和飞凡品牌合并正式官宣,合并后荣威将把更多电动智能化技术搭载到新车型上,营销层面回归到用户,飞凡并入荣威后则主要定位上汽荣威的高端序列发展,未来将在纯电与混动领域全面发力,截至2024 年10 月,已有35 家荣威门店、12 家飞凡门店整合成为荣威飞凡经销商门店,加速推动品牌、渠道的内部整合。
随后,集团宣布将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5 家公司组建为“大乘用车板块”,并由集团总裁亲自挂帅执管会主席;在研发层面将智己、飞凡的研发业务并入研发总院,新产品从立项到整体开发均由研发总院统一负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2025 年1 月,在上汽大乘用车第一次干部大会上,贾健旭表示,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重组,已经迈出了改革突围第一步。
2)依托深厚技术积累,上汽“七大技术底座”升级至2.0 时代。2024 年5 月,上汽第二代“技术底座”正式发布,包含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与四大关键系统底座,全面赋能上汽旗下各自主品牌全新车型。
全新“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线控数字底盘的应用使得整车制动响应时间提升40%、整车
行驶稳定边界提升20%。全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面向全球市场、面向全场景、面向全天候,最高油电转化效率超过3.75kWh/L,显著优于行业主流竞品水平,同时还实现高水平低排放,作为第一家在欧洲实现碳排放低于100g/km 的中国车企,上汽旗下“珠峰”架构产品也将满足欧7 排放。全新“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聚焦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使用场景,首创增程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架构方案,真正实现“碳零排放”。
全新“蓝芯”混合动力系统,混动专属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46.3%,混动变速箱采用全新构型的“双同轴方案”,新的“能量控制域控制器”将更精确的实现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的转换,混合动力系统效率将进一步提升10%。全新“绿芯”电驱系统,应用独创的网格式油冷技术,实现超高电机有效功率密度超过9.5kw/kg,系统功率密度提升至4.4kW/kg,领先行业平均水平至少40%。全新平台化魔方电池,全新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在针刺以及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固态电池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银河”全栈3.0 智能车解决方案,舱驾一体的中央计算单元“大脑”和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小脑”进行协同开发,并全面支持大模型的端侧应用,支持国内首款面向量产的L3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推出。
智己领衔高阶智驾,推动智驾能力全方位升级。智能驾驶方面,IM AD 3.0 率先完成从“最像人”到“有直觉”的断代式进化,为智驾系统率先注入人工智能生成的“直觉”,正式迈入“直觉”智驾新时代。同时基于智己汽车 & Momenta 联合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智己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内首个同时具备L2、L3、L4 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该模型拥有行业首创的“长短期记忆模式”独特架构,在将模型训练成本节省10-100 倍的同时,大幅提升迭代速度,让产品获得“专家级直觉”。上汽赛可智能主导研制的L4 级Robotaxi 在上海、苏州和深圳落地运营,累计行驶里程达400 万公里,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上汽计划到2026 年底发布面向量产的L3 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底盘方面,上汽集团凭借行业首创的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平台(VMC),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VMC 融合了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四轮干式emb 制动、四驱电机以及电控悬架等先进技术,全面整合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实现车体6 自由度(上下前后左右)的集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