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600111.SH):稀土及产品综合供应商
北方稀土隶属于包钢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稀土资源开发企业,拥有白云鄂博世界最大轻稀土矿山采矿权和冶炼分离指标,构建了涵盖资源开发、冶炼分离、金属及功能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公司聚焦高端磁性、储氢、光电材料领域,推进智能化与绿色制造转型,并积极参与行业政策与价格机制建设,产业协同和技术优势突出。公司正加速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实现5万吨/年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并推进1万吨/年稀土金属技改项目。2024年,工信部稀土矿开采指标中188650吨,占比69.9%,冶炼分离17万吨,占比66.9%。公司稀土氧化物产量1.55万吨,稀土盐类12.5万吨,稀土金属3.7万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66亿元,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下降57.64%。
中国稀土(000831.SZ):中重稀土龙头
◆ 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稀土集团核心上市平台,覆盖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深加工与贸易全产业链。旗下中稀湖南拥有湖南省唯一离子型稀土矿采矿权和国内首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具备先进工艺和分离能力,现有矿石量2165万吨,TREO资源量22734吨。公司依托稀土研究院在萃取分离等技术上保持领先,公司现拥有5.78万吨/年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全国35.68%),2024年新启动1万吨/年冶炼分离示范项目和1万吨/年金属技改项目,持续强化行业龙头地位。通过整合中铝、五矿和赣州稀土资源,掌控全国70%中重稀土和40%轻稀土储量。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7亿元,同比下降24.09%;归母净利润为-2.87亿元,同比下滑168.69%。业绩下滑主要系公司依据会计准则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广晟有色(600259.SH):稀有金属综合平台
◆ 广晟有色集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以及有色金属贸易业务,生产产品包括稀土精矿、混合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永磁材料等。多年来,公司通过横向构筑“稀土、钨、铜”三大产业布局,纵向打造“矿山开采、冶炼分离、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与进出口”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在产能布局方面,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作为省内唯一合法稀土采矿权人,掌控着全省70%以中重稀土为主的稀土资源。
◆ 广晟有色2024年稀土氧化物产量4443吨,稀土富集物产量3149吨,永磁产量800多吨,2025年,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将提升至1500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下滑39.46%;归母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下滑246.77%。业绩波动主要系公司主动推进贸易业务战略转型,大幅收缩低毛利率大宗商品贸易规模所致。
盛和资源(600392.SH):海外稀土资源布局的领跑者
盛和资源主要从事稀土和锆钛矿的开采、冶炼及深加工。稀土方面,公司在国内拥有四川、江西两大冶炼基地,并布局稀土废料回收,2025年3月,盛和资源子公司完成对Neo在持有的江阴加华、淄博加华股权的收购,将实现6万吨/年稀土冶炼分离和3万吨/年金属加工产能。海外持有芒廷帕斯等股权,并于2024年1月,与MP签订了稀土报销协议,且为独家经销商,协议有效期2年,可以延长1年。收购现有2.2万吨REO/年权益产能(美坦两地),2026年坦桑尼亚NGualla项目投产后将新增1.8万吨REO/年产能,实现全球资源高效配置。2025年,又完成对Peak RareEarths收购,进一步拓展全球稀土资源布局。锆钛业务主要从海外进口毛矿加工,产品包括锆英砂、钛精矿等,年处理能力达200万吨。2024年,公司稀土氧化物产量2.17万吨,稀土盐类2.6万吨,稀土金属2.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3.71亿元,同比下滑36.39%;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下滑37.73%。
厦门钨业(600549.SH):多种战略金属和材料共舞
厦门钨业主营钨钼、稀土和能源新材料三大核心业务。钨板块:2024年,全国钨开采总量11.4万吨,公司APT2.5万吨,钨粉1.3万吨,以及钨钼板块重点发展硬质合金、切削工具及光伏钨丝等高附加值产品。稀土板块:已形成采选-冶炼-深加工全产业链,主要产品包括稀土氧化物、金属及磁性材料;公司拥有13万吨稀土储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等,采用钨-稀土协同开发技术,从钨废料中回收稀土。稀土永磁材料年产能已达2.1万吨。2024年公司稀土氧化物产量1415吨,稀土金属产量2263吨。稀土永磁材料年产能已达2.1万吨,产量9095吨,其中节能电机专用产线占比41%。能源新材料板块由厦钨新能运营:钴酸锂正极全球第一,三元材料采用高电压方案,2024年产量分别为4.7万吨和5.3万吨。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1.96亿元,同比下滑10.66%;归母净利润17.28亿元,逆势增长7.88%。
金力永磁(300748.SZ):高性能稀土永磁龙头
◆ 金力永磁专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渗镝(铽)技术全球领先,与全球众多知名公司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到汽车、压缩机、风力发电等领域。2024年底,公司稀土永磁产能达3.8万吨,成品产量超过21597吨,中国第一。2025年将扩至4万吨并建成机器人磁组件生产线。2025年1月,公司宣布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绿色智造项目,预计2027年总产能将达6万吨。未来,公司将形成磁材和磁组件协同发展的模式。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滑19.78%。
正海磁材(300224.SZ):稀土永磁中军力量
◆ 正海磁材营业务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核心产品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优异磁性能,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家电、智能装备等高端领域。截止24年底,公司稀土永磁产能3万吨,其中烟台基地1.8万吨,南通基地产能1.2万吨,根据下游需求在2026年前达到3.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4年,稀土永磁产量为20781吨,保持行业前两位。公司根据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的竞争情况,收缩电驱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39亿元,同比下滑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9.37%。
中科三环(000970.SZ):中国稀土永磁技术开拓者
◆ 中科三环源于中科院,是国内最早做稀土永磁开发的研究单位之一,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引领行业的进步,过去多年均是行业最重要的龙头企业。目前,主营产品涵盖烧结钕铁硼、粘结钕铁硼与铁氧体磁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家电、电子等领域。在产能方面,截至2024年底,公司烧结钕铁硼产能为2.5万吨,产量多年保持在1万吨以上。粘结钕铁硼产能1500吨,其磁性能均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1亿元,同比下滑19.23%;受稀土原料降价、竞争加剧导致的产量收缩,以及计提减值等影响,归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5.64%。
宁波韵升(600366.SH):稀土永磁和磁组件双主业
◆ 宁波韵升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烧结钕铁硼磁材行业的企业之一,最早拥有住友授权专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电机等重点优势领域具备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同步研发能力,并积极配合客户新品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钕铁硼磁材的全套应用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具备钕铁硼坯料产能21000吨/年,晶界扩散产能10000吨/年。公司基于精益理念推进精益智能化工厂的规划和建设,结合科技部、工信部专项、Andon等项目的开展、实施,以提升周转效率和交付能力为重点,对厂区实施数字化升级和工艺、设备改进,建立数字化、精益化、低周转、快交付、高质量的制造体系。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81%。业绩变动主要系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导致钕铁硼磁钢产品售价同比回落,毛利率承压明显。
英斯特(301622.SZ):稀土永磁+消费类磁组件
◆ 英斯特目前主要以烧结钕铁硼毛坯为原材料制造稀土永磁单磁体应用器件和磁组件应用器件,属于稀土永磁材料精深加工环节,专注磁应用开发。公司专注高性能稀土永磁器件研发制造,产品涵盖单磁体和磁组件两大类。单磁体器件采用高磁能积、高矫顽力材料,满足消费电子及电机领域小型化需求;磁组件器件集成多磁性元件,应用于折叠手机转轴、无线充电等高端场景。凭借先进工艺和自动化生产能力,公司为知名品牌提供定制化磁性解决方案。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24.45%;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28.15%。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放量:磁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其中磁组件应用器件表现尤为突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7.65%。
银河磁体(300127.SZ):粘接磁体龙头
◆ 公司主营粘结钕铁硼磁体及钐钴、热压磁体三大产品线。1993 年开始,一直专业从事新一代稀土永磁体——粘结钕铁硼(Boned NdFeB)元件及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严格的质量管控和先发优势占据领先地位;硬盘驱动器磁体作为高技术门槛产品,全球仅三家企业具备量产能力。同时,在家电、节能电机等应用领域保持质量与成本优势。从2012 年3 月开始从事钐钴磁体和热压钕铁硼磁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钐钴磁体凭借优异的耐温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等领域。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下滑3.04%;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滑8.58%。业绩波动主要系粘结钕铁硼、热压钕铁硼及钐钴磁体三大主力产品价格下行所致。
天和磁材(603072.SH):稀土永磁原丕核心供应商
天和磁材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坚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在多元成分调控、晶粒细化、成型压制、晶界扩散等关键技术工艺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公司募投项目“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产能稳定释放,通过自动化产线升级、数字化管理系统部署、绿色化生产工艺改造实现制造能效的提升,当前已形成年产9,3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保证了从毛坯生产、机械加工到成品检验等各个环节的产能匹配,为公司拓展客户和扩大市场份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4年,公司稀土永磁毛坯产量10355吨,同比增长23.51%,实现营业收入25.90亿元,同比小幅下滑2.32%;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19.38%。然而受稀土原材料价格下行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钕铁硼永磁产品呈现“量增价跌”的市场格局。
横店东磁(002056.SZ):多种磁材及光伏共同发展
公司构建“磁材+光伏锂电”双主业发展格局:在磁材领域拥有从基础材料到终端器件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和电子行业;光伏业务实现电池组件一体化布局,并延伸至下游电站开发;锂电业务专注小动力市场,同时积极布局储能领域,通过产业链协同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截至2024 年底,公司磁材(包括永磁、软磁、塑磁、外售预烧料等)具有年产29万吨生产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以公司为首的东阳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磁都”。光伏具有年产23GW 电池、17GW组件的内部产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59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89%。归母净利润为18.27亿元,同比增长0.58%。主要受益于磁材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和算力领域的新突破,光伏产业通过海外布局实现出货量增长73%,以及锂电产业在小动力市场的强劲表现(出货量+56%)。
大地熊(688077.SH):稀土永磁与注塑磁体协同
大地熊专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同时,布局注塑磁(汽车传感器、空调等)和橡胶磁(家电、文具等)业务,形成完善的磁性材料产品体系。2024年,公司烧结钕铁硼毛坯产量达4,560吨,同比增长28.80%,顺利完成"稀土永磁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实现首发募投项目全部结项。2025年将重点推进包头、宁国新建项目产能释放,统筹合肥、包头、宁国三大基地资源,充分发挥规模与协同效应。实现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下滑7.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74.46%并呈现由盈转亏态势。业绩波动主要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及行业竞争加剧双重因素影响,虽然产销量保持增长,但产品售价承压导致整体盈利空间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