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缺矿共识下,价格中枢有望上行(3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25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阅读报告,或联系13699799697(微信)









◼ 铜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工业金属品种之一,兼具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其价格不仅受预期的供需结构影响还受到其金融属性带来的投资属性影响,我们认为供需结构(商品属性)影响铜价走向,金融属性则影响价格的波动幅度。

◼ 铜产业链概况。铜的产业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上游开采(回收)、中游冶炼和下游需求三个环节。其中:

◼ 上游开采:包括矿山开采产生的铜精矿以及铜的回收两部分,回收部分即再生铜主要由废旧金属回收所得,可直接应用到下游消费领域,也可经再生冶炼成为精炼铜应用到下游消费领域;

图片


◼ 中游冶炼:是铜上游供给与下游需求之间的衔接环节,当冶炼产能小于铜的供给时,精炼铜的产量受到冶炼能力的限制,即使上游铜供给严重过剩,精炼铜的产量仍受制于冶炼能力的不足,无法产生大的供应量,过剩的上游供给无法向下游传导。反之,当冶炼产能大于铜的供给时,冶炼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开始出现不足,精炼铜的产量受到上游铜供给的限制。因此我们从冶炼产能投扩产的角度去探寻冶炼环节对铜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

◼ 下游需求:铜的下游需求众多,从产品类型来分可以分为板材、带材、线材、棒材等;从应用领域来分可以分为电网、建筑、家电等传统需求,以及光伏、风电、电动车等新需求。

铜矿:产能扩张期,增速下降

◼斑岩型和沉积容矿型是全球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铜矿主要分为4大类,即斑岩型、沉积容矿型、浅成热液型、IOCG 型,根据标普2022年数据显示,不同矿床类型在全球资源储量中占比分别为斑岩型70.10%、沉积容矿型8.91%、IOCG 型4.56%、浅成热液型3.25%和其他13.18%。斑岩型和沉积容矿型是全球最主要的铜矿床类型,二者合计约占全球铜金属资源储量的 79.01%。

全球储量10亿吨,前5国占比57%:过去三十年随着勘探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全球铜矿储量以年均4%的复合增速增长,到2023年储量已从1994年的3.1亿吨提升至10亿吨。从储量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具体来看,主要集中于智利(19%)、秘鲁(12%)、澳大利亚(10%)、刚果金(8%)和俄罗斯(8%),前5国铜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57%。

矿山资本开支(影响长期供给趋势):从长期来看,铜矿增产与铜价、资本开支高度相关,铜价上涨刺激矿企提高资本开支用于矿山勘探、投建,从资本开支投入到铜矿投产一般要滞后5年左右,因此铜价领先资本开支,资本开支领先铜矿增产。 从资本开支来看,2025-2027年铜矿增产预计主要受2020-2022年资本开支影响,此时资本开支较2019年下降后逐年上升,预计铜矿仍处于增产过程中但增速下降。且从长期来看,供给高峰或在2028-2029年(近期资本开支高峰为2023年-2024年),且增产强度低于上一波供给(2012年资本开支高峰)。

图片


◼ 矿山投扩产(影响中期产能):从全球矿山产能投产来看,目前仍处于产能扩张期,且产能高峰或于2028-2030年到达,但整体扩产增速处于下降趋势,整体与矿山资本开支相对应。

◼ 具体来看,2024-2027年预计全球铜矿产能及增速分别为2379万吨(4.7%)、2479万吨(4.2%)、2559万吨(3.2%)和2619万吨(2.3%),2028-2030年全球铜矿产能达到产能高峰,峰值为2741万吨,之后产能逐步下降,到2035年预计产能下降至2544万吨。

罢工等扰动事件(影响开工率):罢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周期性。地域性在于罢工主要集中在南美智利、秘鲁等国,因其工会在与矿企的薪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若其条件无法满足,很容易引起罢工甚至连锁反应。周期性在于,罢工周期以3年为一周期(工资合同一般为3年),如2014、2017、2020年以及2023-2024年,表现为罢工时间长且供给扰动大。按照罢工周期预计,下一轮集中罢工或发生于2026-27年。此外,地震、矿难、电力等也是影响开工率的影响因素。

◼ 产量扩张期,但增速下降:基于对全球铜矿资本开支、产能扩张以及罢工等扰动事件对开工率的影响,我们得出当前或仍处于产量扩张期,但增速下降。

◼ 具体来看,从产量增速角度,2024-2027年预计全球铜矿产量增量及增速分别为53万吨(3.0%)、73万吨(4.0%)、88万吨(4.6%)和98万吨(4.9%),并预计于2028年达到增量高峰103万吨(4.9%)。从绝对量来看,预计2030年全球铜矿产量达到产量高峰之后随着增速下滑而下降。冶炼:矿端短缺向精炼端传导,再生铜对供给影响或减弱

◼ 矿铜冶炼加工费创历史新低,矿端短缺向金属端传导

◼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报道,安托法加斯塔与江西铜业将2025年的铜精矿加工费(TC)定为每吨21.25美元,精炼费(RC)定为每磅2.125美分。远低于2024年的每吨80美元和每磅8美分,同比下降高达73.4%,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 而行业平均冶炼成本在35-40美元/吨(考虑硫酸收益,未考虑贵金属副产物),该价格下冶炼厂出现亏损,25年部分高成本的民营冶炼厂或减产,矿端短缺逐步向金属端传导。

◼ 再生冶炼精废价差收窄,再生铜对精炼铜供给影响或减弱

◼ 2024年Q2受铜矿短缺以及需求拉动影响,铜价持续上行,但我们看到期货库存随铜价上涨而持续累库,随后累库对市场形成负反馈,担心需求不及预期,铜价逐步回落.

◼ 但我们认为铜累库或与精废价差拉大有关,2024Q2随着精废价差的拉大,废铜经再生冶炼后进入到精炼铜流通环节,增加精炼铜供给。且随着精废价差的缩小,库存逐步去化。截止到2025年1月24日,精废价差7000元/吨,价差仍较大,但相对24年有所收窄,25年再生铜对精炼铜供给影响或减弱。

◼ 精炼铜产量或仍增长:基于对全球冶炼开工率以及再生铜精废价差的影响,我们得出当前精炼铜产量或仍增长。

◼ 具体来看,从产量增速角度,2024-2027年预计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量及增速分别为84万吨(3.2%)、89万吨(3.3%)、107万吨(3.8%)和108万吨(3.7%),并预计于2027年达到增量高峰。

需求:新旧动能交替发力,需求不悲观

电网投资维持增长,用铜量相对稳定并维持增长。据国家电网报告,2025年我国将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开工建设陕西至河南特高压,以及山东枣庄、浙江桐庐抽蓄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预计全年国家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500亿元。特高压仍为电网投资重中之重,单位用铜量相对稳定,随着电网投资持续增长,电网用铜量或维持稳步增长。

◼ 基建稳增长,但地产用铜或持续下降。鉴于目前国内宽松政策加码托底经济,市场对地产基建存在复苏预期,但期望值下降,毕竟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已趋于饱和。

◼ 对于基建投资整体稳步增长,对铜的需求拉动整体平稳。而对于房地产,截止到24年12月,新开工、施工及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23%、-12.7%和-27.7%,新开工和施工面积不足,预计25年竣工面积累计增速较难转正,虽然中短期地产政策放松对预期上的边际改善,但总量上的拉动空间有限,地产对铜的需求或继续下降。

◼国内地产拖累家电需求,但出口拉动家电需求持续增长。家电(空调、冰箱等)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行业,与房地产销售有紧密联系。房地产销售增速影响家电产销量,2023年保交楼政策地产托底,竣工增速转正,家电产量增速维持相对高位,而随着2024年竣工面积增速由正转负,中国家电产销增速或受到影响进而增速趋于下降。

◼ 国内地产拖累家电需求,但出口拉动家电需求持续增长。

◼ 随着海外(美国、欧盟等)经济相对复苏,海外房地产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市场。海外需求以及抢出口需求拉动,弥补国内消费下滑,使得家电用铜需求整体维持正增长。

◼ 光伏装机有望持续增长,并拉动铜需求。铜在光伏产业主要用于连接器、电缆和逆变器等。 2024年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405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277Gw,同比增速分别为17%和28%。相对23年增速虽有所下降,但增量依然可观。随着再生能源的持续推进,光伏装机有望持续增长,并拉动铜需求。

◼ 风电装机持续,用铜需求稳定增长。铜在风电产业主要用于发电机、变压器、齿轮箱和塔筒电缆等。2024年预计全球风电新增装机125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79.3GW,同比分别为8%和5%。

◼ 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用于电池、电机和充电桩等。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824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87万辆。预计到2025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2240和1650万辆。

◼ 整体需求并不悲观。传统需求增速虽然出现一定乏力,但整体需求稳定略有增长,随着风电、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需求的增长,铜需求维持持续增长。预计2024-2027年铜需求量分别为2685、2784、2883和2981万吨,增速分别为3.2%、3.7%、3.5%和3.4%,整体需求并不悲观。

◼ 随着矿端的短缺逐步传导至金属端以及再生铜冶炼增速下降,铜行业整体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2024-2027年,供需平衡分别为17、7、16和2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