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下游需求:新兴消费领域促进稀土应用多点开花(3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20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阅读报告,或联系13699799697(微信)








1、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电机广泛应用钕铁硼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材料根据下游产品需求差异可以分为低成本和高性能两大类。低成本钕.铁硼主要应用于磁吸附、磁选、电动自行车、箱包扣、门扣、玩具等领域;而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壁垒领域中各种型号的电机,如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和风力发电等领域。随着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及环保标准的提升,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迎来广阔发展契机,“碳中和”“碳达峰”将进一步推动下游需求放量。

图片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汽车零部件中的微特电机大量使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油泵、点火线圈等。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目前包括永磁同步电机和三相异步电机两种,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矩密度高、电机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协会(OICA) 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9355万辆,中国市场汽车产量为3016万辆,占比超过30%。随着我国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EPS和ABS等零部件在汽车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领域需要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将稳步上升。

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不断加强,配套产业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1287万辆和12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 .8%和36. 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20%左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在各项政策的推进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空间较大,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下游核心增量市场。

2、全球风电行业发展提速,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持续释放

风力发电机是风力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风力发电机主要有双馈、直驱和半直驱三种类型,其中高性能钕铁硼磁钢主要用于生产永磁直驱风机,与双馈异步风机相比,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运行与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网性能良好、发电效率高、更能适应在低风速的环境下运行等特点。目前永磁直驱电机渗透率在30% 左右,未来有望持续攀升。

中国是推动全球风电装机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1700万千瓦,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较2022年同比增长50%;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达7500万千瓦,创下新纪录,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近65%;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风电安装总容量达到35亿千瓦。

据2020年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在“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后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GW;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风电装机量的快速攀升与永磁直驱电机的快速渗透,为进一步带动上游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风机大型化趋势发展,应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的直驱和半直驱永磁电机渗透率将实现持续提升,为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打开增长空间。.

3、高性能钕铁硼是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的理想材料

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应用于运动控制系统中的电动机,它的输出参数,如位置、速度、加速度或转矩都是可控的。按照电源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交流伺服电机和直流伺服电机,其中,直流伺服电机采用了高效的永磁材料,因此其效率和功率密度较高。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构建工业机器人的理想材料,能够使得核心部件实现体小量轻、快速反应,并具备较强的短时过载能力。

永磁材料直接决定着伺服电机的不同特性。稀土永磁材料能量密度高,使得该类电机功率密度高,为进一步设计成各种特性的伺服电机提供了可能。高动态响应可以设计成细长型的小转子惯量,也可以设计成粗短型的大转子惯量,稀土永磁材料的使用奠定了永磁电机作为伺服电机的首选可能。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整体趋势保持增长态势。据IFR统计,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从2014年的22.1万台增长到2023年的54.1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6%,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从2023年的装机量来看,亚洲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其中中国装机量的占比超过了50%,根据IFR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30亿美元。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目前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多个行业,工信部等部门亦出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提出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8年的12.7万套增长到2024年的37.7万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9%,工业机器人产量稳步增长将进一步带动高性能永磁材料需求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