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材料:稀土材料全球供给与中国发展历程(3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16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阅读报告,或联系13699799697(微信)






稀土元素具备稀有性。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低,近年来在多国陆续有新发现大型矿体,但仍难改变其稀有性。一是因为可开采矿床中的含量低、分布散,导致规模化工业开采难度大。二是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常以副产品或副产物的形式在开采其他矿产品的时候被开采出来。三是稀土矿组成复杂,往往伴生有铀、钍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导致稀土开采加工过程需要面对复杂的流程,处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稀土资源分布集中。据USGS数据,全球稀土资源储量大约为1.1亿吨。其中,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资源的40%;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合计CR4达到88%。中重稀土含量高的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则更为集中,仅中国、缅甸等少数国家拥有。中国稀土资源“北轻南重”,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东等北部省份及四川省部分地区;中重稀土主要集中在江西赣州地区、广东粤东地区、广西、福建、湖南等地。

在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稀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是国家战略金属。目前全球存在两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一条以中国为核心,另一条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为核心。

图片
图片

全球稀土矿供应变迁。美国对稀土矿的大规模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度是全球最重要的稀土供应国。80年代起中国稀土矿产量加速增长,随着低价稀土的冲击,以及美国对生产环境监管的愈发苛刻,到90年代中国已成为全球稀土供应中心。2003年,美国稀土资源开采停滞。到2010年我国稀土矿产量达1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7.7%。为解决国内企业恶行竞争的局面,中国加强和完善了稀土出口管理,并坚决打击非法开采。随着中国稀土开采管控加强以及海外稀土矿的复产,全球稀土供应呈现多元趋势,其中我国产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稳定在60%左右水平,但仍远高于储量占比。

 中国稀土矿产量、增量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稀土矿产量24.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较2022年增加3.0万吨,占全球增量的60%。整体来看,我国稀土矿产品在全球的占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能够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保证全球的主导地位。

中国稀土开采成本优势突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稀土储量超过全国80%,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工业储量3632万吨REO,且铁矿的采选过程进一步摊薄了成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轮资源整合:2011-2020年,形成六大稀土集团主导的发展格局。六大稀土集团整合的背景,是为了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政府监管,加强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进行产业和工艺的升级,同时避免无证采矿发生导致稀土资源浪费,提高国际稀土话语权的重要布局。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国稀土企业发展格局定下基调,并由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的方案,推动国内稀土企业资产优化、兼并重组、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和南方五家稀土公司的新格局;2013年国家批准成立六大稀土集团,包括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2014年六家稀土集团相继完成备案;2015年六大集团基本完成整合全国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的目标。

第二轮资源整合:2021-2022年,四大集团格局形成。2021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铝集团、中国五矿以及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稀土资产战略性重组,中铝公司、中国五矿、赣州稀土重组成为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新公司中国稀土集团。六大稀土集团由此转变为四大稀土集团。中国稀土集团聚焦于中重型稀土,与侧重于轻稀土的北方稀土形成“南轻北重”的格局。此次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有助于保证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议价能力。

第三轮资源整合:2023年至今,“南重北轻”的双雄格局形成。2023年9月,厦门钨业与中国稀土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中国稀土持股51%,厦门钨业持股49%,共同合作运营厦门钨业控制的稀土矿山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2023年12月,广晟有色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广晟集团将其直接持有的子公司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自此,南方稀土“二缺一”的最后一环终于到位,中国稀土集团与北方稀土形成双雄格局。2024年2月,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中国稀土集团获得全部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并与北方稀土瓜分轻稀土开采指标。中国稀土资源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