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市场上下游核心公司分析(7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08 | 13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阅读报告,或联系13699799697(微信)






1、宝钛股份

公司资产稳步提升,海外市场前景广阔。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流动资产增长2.78 亿元,非流动资产增加3.87 亿元,整体资产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宝钛股份与海鹰哈钛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结合自身的产能优势和钛市场优势,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此外,公司荣获法国赛峰集团合作奖、合格供应商及交付表现奖,进一步提升了在海外市场的形象。2023 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增长77.74%,得益于出口航空市场的复苏和3C 领域的新需求,海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高端钛材项目逐步投产,产品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1):为减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公司不断提高海绵钛的产量,从而提升原料自给率,保障公司业绩的稳定性。2):2023 年,公司实际钛加工材产能达到32942 吨,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达到5 万吨钛加工材产能。公司在2021 年初成功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19.68 亿元,保障了钛材项目的顺利实施。宇航级宽幅钛合金板材、带箔材项目预计增产板材1500 吨/年、钛带5000 吨/年、箔材500 吨/年;高品质钛锭、管材、型材项目预计增产钛锭10000 吨/年、管材290 吨/年、钛合金型材100 吨/年。

图片

2、西部材料

稀有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的钛锆材加工产业是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内锆材的主要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聚焦公司聚焦军工行业用钛合金、贵金属合金、钽铌合金材料等产品,瞄准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海洋工程、高端制造和外贸领域市场,实现多领域可持续发展。“十四五”以来,新型军备列装升级逻辑推动行业终端需求蓬勃发展,公司高端钛合金业务绑定核心军工客户,产能积极投放,有望进一步推动盈利水平。

高端民品业务扩张,银合金控制棒需求带动业绩增长。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顶级的金属过滤材料及器件生产线,以及先进的宽幅钨钼板材轧制生产线。目前,公司铸锭熔炼能力、合金板产能和管材产能分别提升至15000 吨/年、1000 吨/年和1500 吨/年,为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和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的子公司西诺稀贵是国内唯一的核电银合金控制棒供应商,累计为国内外37 台核电机组提供控制棒。另一子公司天力复合在“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30%,稳居全国第一。

3、 西部超导

西部超导公司致力于三大关键业务领域:钛合金、高温合金和超导材料,构建了广泛的产品线。作为中国高端航空钛合金材料的领军企业,公司拥有主要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全流程超导生产线持续创收。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具备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的企业,2023 年报告期内,公司生产了1730 吨的超导产品,同比增加69.84%,相关收入同比+57.9%,同时公司获得了多项荣誉,预计到2025 年,公司的超导产品销量将超过2000 吨,为公司增加12 亿以上的收入。

钛合金产品延续高定位“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在钛合金领域,作为国内高端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突破了一系列高端钛合金材料的工程化制备技术,产品在航空、舰船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报告期内,公司生产了1.1 万吨的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项目预计于2024 年全面投产,届时将新增高端钛合金产能5050 吨/年。预计到2025 年,我们的钛合金产能将达到1.5 万吨,产生60 亿的收入。高温合金领域坚持专业能力和技术实力并存。公司承担多个国家级重点装备用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并通过了长时间的试验考核。目前,已有几个牌号的高温合金材料开始正式供货。公司同时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显著提升了高温合金材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确保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自2019 年形成规模收入以来,高温合金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3 年收入规模进一步提升161.8%至4.74 亿元,生产量同比增长95.3%至2280.5 吨。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充,预计高温合金项目全部达产后将产生10 亿元的营业收入。

4、安宁股份

公司依托丰富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6 万吨能源级钛项目稳步推进。2023 年,随着消费电子大厂的高端旗舰机引入钛合金边框轻量化作用显著,3C 领域有望持续提振钛合金需求。公司坚定“横向并购资源、纵向延伸产业链、打造矿材一体化企业”战略目标,目前安宁钛材投资建设年产6 万吨能源级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前的手续审批已完成,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2 年。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安宁股份年产六万吨能源级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1 条16.1万吨/年高钛渣生产线、1 条26.3 万吨/年熔盐法四氯化钛生产线、1 条6.6 万吨/年海绵钛生产线、1 条6 万吨/年钛及钛合金锭生产线和1 条1000 吨/年钛粉生产线等。经公司测算,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56.9 亿元、年均净利润18.0 亿元。

5、 钒钛股份

钒业务:产能布局全国领先,携手大连融科,非钢领域拓展渐深。1)产能:目前钒渣加工成氧化钒的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0%,国内钒制品产能受上游钢铁需求限制扩张较缓,钒供应量大幅增加难度加大。截止2023 年底国内五氧化二钒年产能约17.29 万吨,其中公司产能达4.42 万吨/年,约占国内产能的1/4。2)资源端:背靠攀钢集团(拥有攀枝花、白马两大矿区),原料钒渣供应稳定,约定采购价格为“攀钢提钒成本+不超过10%合理利润”,采购成本高度可控;此外,公司还与汉钢达成合作,后者每年将为公司提供约5-13 万吨钒渣,公司原料保供优势进一步提升。3)储能领域:储能用钒预计同比大增,钢铁用钒降幅或有收窄,有望拉动钒价回升。2023 年公司钒产品在储能领域产销量超过8800 吨五氧化二钒当量。继2023 年与战略合作伙伴大连融科顺利完成合作计划后,2024 年公司加大钒储能领域用钒的投放量,与大连融科签订年度供应1.6 万吨钒原料的战略协议,预计销量同比增长82%;双方亦合作投建钒电解液产能,一阶段2000m3/年钒电解液产能已进入试生产阶段。4)钢铁领域:钢铁领域中螺纹钢需求或持续下降,但制造业用钢或有增加,钢铁用钒用量降幅或有收窄,钒价中枢有望上移。钛业务:经营稳健,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有序扩张。1)市场份额:公司钛白粉业务经营稳健,产品品类齐全,产量口径市占率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水平。2)产能:受环保等相关政策影响,氯化法钛白粉为未来行业扩产主要路线,公司积极布局氯化法钛白粉产能。截止2023 年底,公司已建成22 万吨/年硫酸法钛白粉产能、1.5 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在建6 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规划6 万吨/年高炉渣提钛氯化法钛白粉产能。3)资源端:“渣改矿”工艺叠加国内新增产能释放,钛精矿等钛原料需求或将提升,公司为国内钛原料主要供应企业,钛渣产能处行业第一梯队;钛精矿方面,公司对控股股东钛精矿实行买断,截止2023 年底公司钛精矿经营量已达176 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