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回收梯次利用是最值得期待的锂电产业链环节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05 | 1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车研咨询(www.cheyanzixun.com)发布的《全国各省、地级市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产能投资布局分析报告(2025版)》,研究了锂电池产业上下游市场链5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报告链接:《中国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再生+梯次)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版)》

报告链接:《全国各省、地级市回收利用(梯次+再生)生产企业/厂商名单目录》
报告链接:《全国各省、地级市回收利用(梯次+再生)生产企业产能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自2013年消费者购车补贴政策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增长。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4 万辆,同比增长96.9%,市场渗透率达到25.6%。下游高增的需求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攀升,按照早期动力电池平均5-6年的报废周期,目前正迎来动力电池的退役热潮。此外,动力电池回收具备环保利好及经济优势,是当前锂电产业链最值得期待的新环节,锂电回收市场蓄势待发。

图片


◼ 锂资源短缺:截至2020年底,中国锂矿储量在全球占比为6.31%,其中83%以上是盐湖锂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开采难度大,便于开采的锂矿资源全球占比只有1%左右,十分依赖海外进口锂资源。

◼ 钴资源短缺:目前全球钴资源基本形成了以“非洲采矿”为基点,以“中国冶炼”为主导,以“中、欧、美、日、韩消费"为归宿的产供销格局;中国稳居钴消费量第一,对外依存度超95%;中国钴矿储量在全球占比1.95%,其中刚果(金)全球占比44.46%,排世界第一位。刚果(金)地处非洲,政局动荡,因此中国从其进口钴矿有严重的不确定性。

◼ 镍资源短缺:中国镍矿储量在全球占比4.39%,行业CR3为54.18%,集中度较高。目前中国一半以上镍矿资源已经得到开发,但采用的深井开采技术,导致采矿场地压显现,围岩变形,诱发地质灾害,其环保问题不容小觑。

图片


2021年下游新能源汽车快速放量,导致上游原材料高度紧缺,截止2023年3月30日,碳酸锂均价为27万元/吨,氢氧化锂均价为35万元/吨,虽不及2022年11月近60万元/吨价格,但仍相较2021年年初涨幅接近5倍,电解钴均价为30万元/吨,较2021年年初上涨20%,电解镍均价为18万元/吨,上涨幅度为60%。一方面,处在高位的金属价格加剧电池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金属高价则提升了动力电池回收的业绩弹性。

图片


废旧动力电池金属含量丰富,是优质的城市矿山资源。上游金属资源供给难以匹配下游高增的需求,导致价格一路高企,在锂、钴、镍等金属短缺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将提供新的供应渠道。以三元系材料为例,每回收100g三元动力电池,可以回收12g镍、5g钴、1.2g锂、7g锰,而其他类型的动力电池也可回收数量不等的镍、钴、锂、锰等金属,废旧电池有色金属的含量远高于原生矿,因此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价值巨大。

图片


◼ 磷酸铁锂电池中含有的六氟磷酸锂、有机碳酸酯等化学物质都已列入我国危险废弃物名录。其中六氟磷酸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产生的有毒气体氟化氢,人体在吸入后,会强烈刺激上呼吸道。另外有机溶剂会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铜等重金属最终也会通过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而磷元素一旦进入湖泊等水体,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危害生存环境。

◼ 三元锂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大于磷酸铁锂电池。其电极材料中包含有镍、钴、锰、氟等物质,如果这些物质得不到科学处置,会对土壤、水体造成长达50年的污染,而负极材料中包含的碳和石墨也会对空气造成粉尘污染。


图片


自国家工信部2009年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售后服务承诺须将电池回收纳入其中,到2021年《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鼓励锂电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国家层面累计发布不少于30项锂电回收相关政策,有效助力电池回收市场健康发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