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接触电池(BC电池)市场渗透率提升 降本持续推进(3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8-18 | 0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



扫码获取更多行业报告






一、高度适配分布式场景

BC组件凭借其正面无栅线的全黑设计,显著提升了外观美感, 提高了住宅和BIPV建筑的美观度 。同时, BC组件 更高 的正面发电效率,使其在分布式场景屋顶面积受限的条件下 具备显著的单位面积功率密度优势,有助于实现更高的装机容量。 BC组件能够同时满足分布式客户对产品美观性和发电性能的双重需求,高度契合分布式应用场景的核心要求。 因而 BC组件在分布式市场,特别是对产品溢价接受度更高的海外分布式市场, 能有 持续享有 明显 的溢价空间。




二、集中 式场景 优势显现

BC组件 具备更高的 正面 功率且 双面率 持续优化, 当前 在多 个集中式 应用场景下也 展现出优于 TOPCon组件的综合发电能力 。 基于当前双面组件的综合功率测试方法简化公式 正面功率 +正面功率 *双面率 *背面辐射占比 ,参考各家官网展示的2382*1134版型双玻组件参数,并 根据水面 、 草地 、 沙地 、水泥等 集中式项目主流场景分别进行 综合功率计算 。在沙地、水泥等背面进光量相对较高的场景下,同版型BC组件综合功率超 TOPCon组件 5.07%,背面进光量越低增益越大,在水面场景下综合功率增益达 5.30%。




三、弱光性能契合 新需求

BC组件因正面无栅线,结合减反射膜以及高开压特性,能增加光线吸收量,使其在清晨、傍晚等弱光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发电能力 。 以山东电力市场为例,新能源大发月份的日前现货价格呈现深化的“鸭型曲线”特征: 午间 光伏出力高峰 往往对应工业用电低谷, 导致发电企业被迫报出低价甚至负电价 ;而傍晚光伏出力陡降时 正值 居民用电需求高峰, 从而 推高电价。 BC组件优异的弱光性能与 136号文后市场化电 价机制下业主 对 早晚 高电价时段增发电力的需求 精准契合。

BC 组件目前出货规模较小,各第三方平台因统计口径与计算方式不同,公布的市场价格也存在 较大 差异,但 BC 组件相较 TOPCon 组件的高溢价具有确定性。 根据 Infolink的数据 截至 7月 23日国内 BC组件均价为 0.76元 /W,相较 TOPCon组件高 0.08元 /W,欧洲户用和工商业项目的 BC组件均价达 0.182美元 /W和 0.115美元 /W,远高于 TOPCon均价 0.085美元 /W。

另外,根据 爱旭股份在 2025年 5月 29日披露的业绩说明会记录表, ABC 组件凭借功率高、收益多、超安全的产品优势,通过价值定价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外市场相较 TOPCon竞品有较显著的销售溢价。其中国内分布式市场产品溢价约在 10%左右,海外分布式工商业市场溢价 20%左右,欧洲等高价值户用市场溢价可达 40%左右,其中高功率、全黑美学的双玻 ABC 组件在欧洲户用市场渠道售价可达 1.2 元 /W 以上。在集中式市场,凭借双面率的提升和阴影遮挡优化、低隐裂风险、热斑温度低等综合优势, ABC 组件也获得客户在溢价上的认可。

自2024年 8月 华能集团 15GW框架协议采购招标 中单独设立了 1GW的 BC标段以来, 多家大型电力投资集团 均 已在光伏组件招标中为 BC技术 单独设立标段 标志着 BC组件在集中式市场的差异化价值正持续被 下游客户 认可 。

根据公开资料,2025年以来 央 国 企组件集采中 BC 组件 相 较 TOPCon组件仍保持 0.04 0.06元 /W的 较高溢价。 3月 大唐集团 和 4月 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集采 中BC技术 设 有单独标段,并分别取得 0.046元 /W和 0.060元 /W的 平均 溢价。 2月内蒙古能源集团集采中并未单设 BC标段,隆基的 二代 HPBC与 TOPCon直接 大类集中竞标 ,仍取得 0.056元 /W的平均溢价。

四、降本持续推进

随着BC电池 组件的 产能扩张与出货量 提升 ,规模效应加速释放,推动 BC生产成本进入下行通道。然而在 部分 核心成本维度上, 包括 设备初始投资 额 、量产良率水平、 银浆单位耗量 等环节 BC技术 尚存优化空间,需通过技术 升级 持续降本。

设备初始投资额:据 CPIA数据,电池设备方面, 2024年 XBC投资成本约 3亿元 /GW 略低于异质结 的 3.22 亿元 /GW,但高于 TOPCon的 1.42亿元 /GW;组件设备方面, ,2024年 新投 XBC、 HJT、 TOPCon产线的设备投资额分别为 0.63、 0.54、 0.49亿 元 /MW。未来随着产业规模的进一步增大、设备生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进步,单位产能设备投资额将进一步下降。

良率水平:良率是影响 BC电池成本的关键因素,每提升 1%的良率,成本可下降约 0.33分 /W。 BC电池生产工艺难点主要集中在背面图形化、金属化两个方面。

XBC电池背面 P区和 N区交替分布,容易产生漏电现象,因此对 N、 P之间的基区精度或者绝缘层的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外 背面金属电极需要开孔且对准扩散区,也对工艺难度和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但随着头部企业不断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精度和加强质量控制, 电池良率持续提升,当前爱旭 ABC及隆基 HPBC2.0电池 产线 良率 已达到 97%以上 。

银耗银浆 是连接电池片与外部电路的关键材料, 印刷在电池上烧结后形成电极,负责收集和传导电池表面的光生载流子,对电池转换效率至关重要。 对电池的转换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银浆用量 与转换效率成正比, 用量 多时电极内阻小,电池输出功率 高;用量 少 时 电极内阻大,电池输出功率低。 BC电池将正面电极转移至背面,背面正负极交错分布, 载流子需穿过整个电池片才能到达电极,导致内部电阻偏高。为降低电阻需 在制备过程中 增加银浆用量,加粗银栅 线。

而由于 银资源有限且价格 较高 ,导致银浆 一直是电池非硅成本的 重心。 据 CPIA数据,2024 年 TOPCon电池双面银浆平均消耗量约 86mg/片 异质结电池 由于已 普遍采用银含量 30 50%的银包铜技术 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 降至 约 75mg/片 XBC电池银浆消耗量约 135mg/片 ,但未来随着 贱金属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银浆耗量将加速下降。

据CPIA数据测算, ,2025年 BC电池组件平均非硅成本与 TOPCon的差距缩窄至 6分 /W以内 ,而头部 BC企业凭借着技术优势 成本 差已降至 3 5分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