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链上游为生产设备和系统、中游环节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下游为应用领域,各环节包括:
1、上游:煤炭产业链上游主体为煤炭开采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采掘机、掘进机等生产设备以及相关的智能化系统。
2、中游: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以用途划分可将煤炭划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及无烟煤。1)动力煤: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因此动力煤定价主要以热量为基准,其次在水分、硫分、挥发分、灰分等指标的基础上调整得到最终价格;广义上而言,为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均属于动力用煤,动力煤下游应用主要包括发电、建材、供热等;2)炼焦煤:主要作为生产原料生产焦炭,而焦炭多用于炼钢,为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目前炼焦煤70%的下游应用为钢铁企业,因此相较于动力煤,炼焦煤的下游需求更集中;3)无烟煤:无烟煤为煤化程度最高的煤种,主要下游应用为电力、建材及化工。
3、下游:下游环节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其他行业。
全球煤炭产量主要分布于国内
全球煤炭产出约一半以上分布于国内,并且国内产出占比处于逐年提升的趋势中。全球煤炭产量分布为中国(52%)、印度(11%)、印度尼西亚(9%)、美国(6%)、澳大利亚(5%)、俄罗斯(5%)。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90.96亿吨,其中国内生产47.1亿吨,占比52%。
国内煤炭储量主要集中于北方四大产区,山西、新疆、内蒙古、陕西合计储量占比为71.87%。据自然资源部,截至2023年数据,国内煤炭总储量为2185.7亿吨,主要分布于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地。
回顾原煤历史产量,2014-2016年间产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2014年由于经济增长乏力,煤炭需求放缓,库存长期处于高位价格不断承压,部分中小煤矿被迫减停产,煤炭产量增长趋势得到压制;2)2015年供给侧改革使得煤炭行业削减产能;3)2016年国内原煤产量34.11亿吨,同比-8.97%,出现近几年较大幅度下滑,主因供给侧改革后再增新的供给约束: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适度减少煤矿数量、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其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等。2024年原煤产量小幅增长,2024年国内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1.3%,而5年复合增速为4.36%,较上一年增长出现较明显的放缓。
动力煤产量增速同样趋缓,2024年国内产量为38.79亿吨,同比+2.7%,而5年复合增速为4.42%。未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原煤产量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但短期内或仍是国内能源体系的支柱。
蒙煤、疆煤为增供主力,山西贡献主要减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国内原煤增量来自国内10个省份,前三大增量来源省份为为新疆、内蒙古、陕西,2024年分别贡献增量0.81亿吨、0.66亿吨、0.15亿吨;而2024年山西产出减少0.94亿吨,主要原因为山西开展“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山西煤矿超产得到较好控制,2024年2月7日山西印发《关于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的通知》,自2024年2月7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煤矿“三超”和隐蔽工作面专项整治,各区域煤矿按要求落实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