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开始,我国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85号)开始对稀土资源进行全程监管,按每年设定总量的计划进行开采和生产冶炼。
●2024年11月15日,中国对中、重稀土(金属和氧化物、合金等)实施严格出口许可制度 。
●政策实行后的第一个月,2025年1月金属铽和金属镝分别出口548千克和11千克,同比下滑58%和99%,随后在我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逐步放宽后逐步回暖。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稀土永磁5088.6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5%,近年来我国稀土出口规模增长迅速。
●2024年下半年,我国稀土永磁体出口政策收缩后,出口规模骤降,出口各洲的永磁体基本同比跌幅均超过50%,总量影响较大的地区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其中对美国稀土供应冲击最大,截至2025年5月,我国出口美国稀土永磁体46万吨,同比下滑93%,环比下滑81%。
●日本是我国最大钕、镨金属出口国之一,日本新能源和电子产业严重依赖中国REO及金属。2025年以来第三季度,出口日本的金属钕20050千克,占出口亚洲总数的38%,占比大幅下降。金属镨在2024年第三季度下滑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对于稀土出口的管控政策。
●德国是仅次于日本的金属钕和金属镨需求国,汽车工业如博世、舍弗勒等企业采购钕/镨金属制造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机械制造如西门子风电发电机所需磁体原料均受到政策影响。
●《稀土管理条例》(2024年10月实施)明确支持稀土新材料、新装备研发,推动下游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强调稀土战略属性,并对技术出口设限,强化军工相关材料自主能力。
●2024 年轻稀土与中重稀土配额同比有所增长,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倾斜。钕、镨需求大,重稀土(镝、铽)用于高温永磁体,附加值极高。工信部持续强调“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鼓励稀土在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的新产品与新装备创新应用。
●中国稀土已由资源型产业转向战略材料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而非“大量粗放出口”。提升附加值、减少低端出口、扩大高端结构性出口,以政策与配额杠杆实现量价“双提升”。
●氯化物电解是生产金属最普通的方法,特别是混合稀土金属工艺简单,成本便宜,投资小,但最大缺点是氯气放出,污染环境。氧化物电解没有有害气体放出,但成本稍高些,一般生产价格较高的单一稀土如钕、镨等都用氧化物电解。
●稀土永磁材料(如钕铁硼 NdFeB、钐钴 SmCo)是稀土最重要的下游应用之一。主要的原材料是镨钕金属。
●截至2024年底,全球稀土永磁体(特别是烧结钕铁硼 NdFeB)主要生产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全球产量约90%,全产业链领先。其中,金力永磁、正海磁材等公司为主力。金力永磁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产量约为21578.75吨,处于全国前列;横店东磁磁性材料产量约为227352.45吨,其中均包含部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日本信越化学工业、日立金属、TDK属于全球技术最强的一批NdFeB磁材制造商,主要占据高端应用市场如高性能电机、精密医疗等领域,但原料依赖进口。
●美国和欧洲等其它地区高端稀土永磁产能较少,但美国MP Materials也在加紧投资建设钕铁硼磁体生产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稀土的永磁铁及磁化后准备制永磁铁的物品共15267吨,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增幅1%,短期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出口目的地主要跌幅集中在美国和韩国,出口印度数量环比增幅28%。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稀土永磁进口数量为202.12吨,其中54%来自东南亚;42%来自东亚地区。亚洲板块依旧是稀土永磁的最主要的生产地区。
●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成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约为29.4万台,产量约为55.6万台。稀土下游最主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核心驱动)和传感器、减速器。
●传统电机主要使用铁氧体磁体,稀土替代解决方案是钕铁硼磁体,我国目前稀土永磁体技术可以提升高扭矩电机功率密度三倍左右,环境适应温度也提升超100℃。
●工业机器人通常含有6~7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的转子中嵌入稀土钕铁硼永磁体,钕铁硼永磁体提供高扭矩密度和快速响应是精密运动控制的关键。
●中国机器人整机企业广泛应用稀土磁体,而磁体则主要由宁波韵升、中科三环、金力永磁等磁材龙头供应。
●永磁材料(钕铁硼磁体) 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马达等领域,是目前占比最大、增长最快的下游领域。稀土元素包括钕(Nd)、镨(Pr)、镝(Dy)、铽(Tb)等。截至2025年5月乘用车产量2312965辆,商用车335571辆,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和4%,增速下滑但持续增长。
●2025年5月,我国发动机产量202969台,同比上升11%;汽油机产量1564245台,同比上升6%。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约为44%。
●截至2025年4月,我国家用空调产量为2242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1.9%,空调消费消费存在季节性变化,我国近年来空调产量基本维持低增速的现状,电梯生产数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稀土主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电机、风机电机和电梯的驱动电机, 是设备的“心脏”部位。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手机出货量为69.7百万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9百万台,我国出货量占全球的比例维持在20%以上,但是较上个季度下降5个百分点。
我国整体管控政策逻辑与未来机遇
政策要点:
1.总量控制继续严格采矿量、冶炼分离量实行“双控”指标,2025上半年仍按季度发布;2025年全国第一批稀土配额同比持平或微增,未全面放松。
2.出口管控升级(以重稀土为主)2024年12月起:钕铁硼重稀土 、金属钕等产品执行出口许可;2025年上半年:商务部加强审批节奏,对部分中间品及全产业链动态监控。
3.环保与产业升级政策并举重点推行“绿色稀土”示范园,鼓励头部企业做深加工,增厚稀土产业附加值,注重稀土的高端制造。
机遇与改变:
1.龙头公司或有机会获政策支持优先供矿,支撑了稀土矿短缺的现状。用高效磁材产能置换低值氧化物产能。
2.出口管控下,外企可能提前签年框合约或推进与中企共建项目,海外客户或将被迫提前锁货、建库存。
3.高端用途优先批量放行,低附加值产品审批严格,形成出口结构优化,配合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机器人等高端终端快速投产,形成“内外双轮驱动”。
结论与投资建议:看好上游储备标的,深加工企业或成热点
核心观点:
1.利率、汇率:2025年上半年,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4.25%-4.5%。第二季度制造业PMI约为52.3,关税落地,制造业成本跳升,下半年可能继续降息,美元指数有望回落,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
2.供需:我国对中重稀土(如镝、铽)出口收紧,开采配额增速放缓,下游供给预计承压,缅甸矿进口存在不稳定性。
3.商品: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风电等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双驱动,传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排除低端氧化物出口,增加高端永磁体出口份额,投资项目更集中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出口量价齐升”。
建议关注:
出口管制,稀土资源大国优势突显:预计出口管控下,海外稀土需求扩大,利好资源丰富标的,如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
全球博弈加剧,海内外稀土价差拉大:部分稀土资源价格处于下行区间,出口稀土中,多数是镨钕相关产品。伴随国际局势变化,预计稀土矿出口量较大的公司有更厚的盈利空间,利好注重海外出口,投资海外矿山企业,如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等。
中端产业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制造需求持续:我国稀土中游公司不断向着高端制造发展,与海外深加工技术壁垒差距逐步缩小。利好稀土深加工,拥有技术壁垒企业,如金力永磁、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
我国下游终端应用持续扩张,下游需求旺盛:我国新能源需求刚性增长,欧美供应链本土化,利好下游高端制造业如埃斯顿、金风科技、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