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生产是钛工业的基础环节。海绵钛是钛金属单质,为四氯化钛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一般为浅灰色颗粒或疏松多孔海绵状,是生产钛材的重要原材料。海绵钛根据粒度规格可以分为标准粒度(0.83mm~25.4mm) 、小粒度(0.83mm~12.7mm) 和细粒度(0.83mm~5.0mm)三种。海绵钛根据不同的纯度和形状划分为从 0A 级到 5 级,共七个等级,纯度越高,海绵钛质量越好。海绵钛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熔铸加工成钛锭或研磨加工成钛粉,而钛锭可以用于生产各类钛材和钛合金。
全球海绵钛分布集中,中国占比超6呈。根据USGS 的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海绵钛产能约 44.4 万吨, 其中中国海绵钛产能维持增长态势,在全球产能占比逐步提升,年产能增至27.9 万吨,同比占比达63.0%。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分别拥有8/4.7/2.6/1.2 万吨产能,占比分别为18%/10%/6%/3%。
全球海绵钛产量持续增长,并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其分布格局变化显著。2013-2023年全球海绵钛产量从20.9 万吨增长至 32.4 万吨,2023 年产能利用率为73%,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受地缘政治影响,2023 全球海绵钛产量分布变化明显,其中乌克兰受战争影响,海绵钛工厂关停,产量归零;美国从日本采购的海绵钛数量大幅增长,使得日本海绵钛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相关企业开始扩建产能,产量从4.7 万吨增至6 万吨,同比+27.7%;中国,沙特产量增幅也较为明显,分别增长24.2%,23.7%,其他国家产量基本不变。
海绵钛生产主要集中在辽云新,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国钛产业分布方面,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钛锆铪分会统计,2023 年中国海绵钛生产主要集中在辽宁、云南、新疆,占到全国海绵钛总产量的 60%。2017-2023 年随着海绵钛价格刺激了资本的进入以及下游高端领域用钛需求逐年增加,国内海绵钛产能迅速扩容,从11 万吨增长至27.9 万吨(CAGR16.8%),产量由6.5 万吨增长至21.8 万吨(CAGR 22.4%)。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产能利用率稳步增长,由2017 年的62.8%增长2023 年的78.1%。
国内海绵钛企业分化明显,行业集中度高。就中商情报网2023 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拥有全流程和规模大的企业,产量和销量均维持在高位,产量还有提升的空间。而其它小企业和半流程企业则减产、停产,特别是没有镁还原生产线的企业,在镁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只能被迫停产。我国海绵钛行业集中度高,目前我国海绵钛主要生产厂商有 9 家,2023 年共生产海绵钛21.8 万吨,同比+24.2%。
分化不断加剧,高端产能持续扩大。我们预计2024 年海绵钛企业将继续分化,产能继续扩大,市场低位运行。目前我国海绵钛生产仍以化工民用低端海绵钛为主,头部企业龙佰集团、安宁股份等规划产能较多,全国在建高端海绵钛项目达14.5 万吨,是全球产能增长的主要来源,预计我国2026 年海绵钛产能将增至42.4 万吨。
高端产能门槛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高端应用的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依然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逐步解决。随着我国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国外技术差距逐步缩小。加之美日等国对我国逐步限制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与技术交流,未来我国能够从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小,只能依靠自研途径实现进一步的产业升级。这就要求未来我国产学研三方的合作更加紧密,尽快完成先进技术成果的技术转化,进而实现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但高端海绵钛的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求偏高。
我国海绵钛总体供应充足,但高品质产品短缺。目前我国海绵钛市场总体供应充足,尽管国内海绵钛产量稳步增长,但海绵钛品质尚有所欠缺,产品结构偏中低端,高品质(0 级及0A 级) 细小粒度(5mm-13mm)海绵钛生产不足。因为小颗粒海绵钛的生产工艺需要多次还原蒸馏,生产成本高的同时工艺流程复杂,国内能够稳定供货的企业仅有遵义钛业、宝钛华神、朝阳金达等少数几家。
近几年随着行业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高,下游需求逐步放量,行业产销规模显著扩大。2023年我国海绵钛需求缺口主要通过从沙特阿拉伯和日本进口弥补。2023 年,由于国内海绵钛产量大幅增长,以及国外海绵钛失去性价比优势,我国海绵钛进口量仅133.8 吨,同比-98.8%。
受俄乌战争影响,全球海绵钛供应链受挫。全球市场对俄罗斯原产钛产品的减少使用,使得供应更加紧张。2023 年中国海绵钛累计出口量约5837.8 吨,同比+204.0%,增加约3918吨,增长最多为俄罗斯,出口前三国家分别为俄罗斯、韩国、荷兰,海绵钛出口量也创近十年来新高。
尽管中国的海绵钛具有显著优势,其产能位居全球第一,但其高端(航空航天级)海绵钛在关键应用领域并不被广泛接受。例如,用于发动机的转子级海绵钛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认可。因此,Toho 的供应预测模型未将中国的高端海绵钛纳入考量。Argus Metals 指出,尽管美国本土的几家冶炼厂已经测试了少量来自中国的海绵钛,但短期内,中国高端海绵钛进入国际市场将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地缘政治因素、进口关税以及复杂的认证程序。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展的投资,其高端海绵钛产能有望逐步提升,弥补全球市场的供应缺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应用,中国将逐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机遇。这将不仅缓解全球供应不足的问题,还能提升中国在国际钛市场的影响力。
根据国内企业的投产计划,我国海绵钛产业低端出清、高端释放的产业变革正同步进行。我们预计到2026 年,我国海绵钛产能将增至42.4 万吨,以产能利用率80%来测算,2024至2026 年我国海绵钛产量将达24.7/29.1/33.9 万吨,未来三年进口量几乎为0 的同时,高端海绵钛产能的提升将弥补全球市场的供应缺口,2024 年至2026 年我国海绵钛出口量将达0.8/1.1/1.6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24.0/28.1/32.3 万吨,同比分别+13.2%/+1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