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链接:《中国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再生+梯次)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版)》
20 世纪80 年代索尼公司将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自此锂电开始慢慢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最早的应用场景是3C 消费电池,之后又拓展到了动力和储能领域。其中消费电池由于发展较早,市场相对成熟,行业规模趋于稳定。
近年来锂电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2022 年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到1065 万辆,同比增长103%,渗透率达到14%,动力电池全球装机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中国市场销量达到689 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达到27.6%,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94.6GWh,同比增长90.7%。2025 年有望迎来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为4~6 年,随着动力电池装机量屡创新高,其退役量也将进入高峰期。2021 年全国锂电池理论退役量达51.2 万吨,同年实际回收废旧锂电池共29.9 万吨,目前回收量相对仍然较低,初步推测2025 年回收电池量将迎来爆发。
锂电回收助力使国内企业打破资源垄断。锂资源的分布区域高度集中,全球超过一半的储量都分布在南美普纳高原的“锂三角” 地区,主要为盐湖锂矿。产量方面,2021 年,第一名澳大利亚产量占据了世界总量的53%,其次为智利占比25%。镍、钴、锰等金属的空间分布同样十分不均。我国大量的矿产资源仍依赖进口,锂、钴、镍对外依存度亮起“红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有助于使国内相关产业链打破资源垄断、长期健康发展。
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角度废旧电池妥善处理具有必要性。废旧动力电池中含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含氟有机物等有机污染物,以及塑料等包装物。此外,废旧动力电池含有300-1000V 不等的高压,如果在回收、拆解、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带来起火爆炸、重金属污染、有机物废气排放等多种问题,因此废旧动力电池的妥善处理从保护环境和社会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具有必要性。报废动力电池非正规企业收置不力是污染物向环境释放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处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尚不健全,如果处理不当,将产生以下污染:
1.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会产生重金属轻度污染,石墨浮选回收过程产生轻度污染,电解液处理不当释放毒性气体。
2.动力电池拆解的固体垃圾中外壳材料、隔膜材料、粘结剂会带来白色污染。在气温较高时裸露在外的废弃物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加之变质腐烂,又造成病菌繁殖,加大了季节性传染病的传播概率,个别不规范的小作坊经营者在夜间焚烧,造成周边社区严重有毒气体排放超标。
镍钴稀缺金属和锂资源价格上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早期电池回收主要关注的是镍钴等稀缺金属的价值。2021 年起,由于对于电池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带动锂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也改变了原先只关注镍钴资源的回收模式,同时带动了废旧电池总价值量的持续提升。显而易见的经济效应使得众多新参与者进入回收市场,推动了回收前端市场的壮大,也带动后端的回收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