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桩)市场发展目标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4-10-09 | 648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链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上海市新能源充(换)电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

1)总体发展规模

1)至2025年,全市建成充电标准桩约60.5万个,满足本市1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新能源车桩比保持在21以内水平。

2)建成私人标准桩约53万个,满足用户基本充电需求;

3)建成公交(客车)、物流、环卫、单位(公务)等专用标准桩约3.5万个,建成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车场(站)200座,出租车充电示范站45座,满足行业基本充电需求;

4)建成城市公共标准桩约4万个,满足用户临时补电需求;建成城市公共充电站约6500座,其中规模以上公共快充站点(快充设备≥20个)250座,满足公共站点服务覆盖率要求;

5)完善城际充电网络,高速公路单个服务区公共标准桩不少于8个,鼓励在国省干道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建设公共快充设施,满足机动车跨区域出行需求;

6)建成电动汽车换电站约300座,满足品牌乘用车、出租车、物流车、重卡等换电需求;

7)发展智能有序充电,力争形成50万辆车、50万千瓦有序充电能力。

2)分区建设规模

分行政区充换电设施建设需求详见下表。各区应结合本区域内新能源车辆充换电需求,推进本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高专用、公共充电网中快充比例,新建换电站与出租车示范站。各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设施配建规模。

分区专用、公共标准桩、出租车示范站、换电站建设规模

行政区

专用标准桩(万个)

公共标准桩(万个)

新增出租车示范站(个)

新增换电站(个)

规模总数

五年新增

规模总数

五年新增

浦东新区

0.96

0.62

1.10

0.53

8

70-80

闵行区

0.47

0.31

0.54

0.07

6

40-50

宝山区

0.35

0.22

0.40

0.19

5

40-50

嘉定区

0.28

0.17

0.32

0.16

2

20-30

杨浦区

0.16

0.09

0.18

0.09

2

5-10

静安区

0.12

0.10

0.14

0.04

2

5-10

普陀区

0.12

0.09

0.14

0.04

2

4-6

长宁区

0.12

0.09

0.13

0.07

2

10-20

徐汇区

0.14

0.10

0.18

0.05

3

5-10

黄浦区

0.05

0.04

0.08

0.02

2

2-5

虹口区

0.05

0.04

0.08

0.05

2

4-10

青浦区

0.18

0.06

0.20

0.10

4

15-25

松江区

0.19

0.15

0.22

0.09

2

15-25

奉贤区

0.15

0.01

0.13

0.08

1

5-10

金山区

0.09

0.05

0.10

0.02

1

5-10

崇明区

0.07

0.01

0.05

0.04

1

2-5

总计

3.50

2.15

4.00

1.65

45

300

2、《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1月)

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

建立以信息高水平互联互通、智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健全、统一有序惠及民生为特色的新型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实现行业发展“五个转型”。

一是从均衡发展转向聚焦重点。重点推动“僵尸桩”治理、小区充电等难点问题,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观。

二是从建设为主转向建管并重。强化新建小区安装条件预留等方面管理机制建设。

三是从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并重。小区主推目的地慢充,公共领域提高快充比例。

四是从无序充电转向有序充电。加快智能桩推广,充分发挥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平台”)引领作用。

五是从企业为主转向全社会多方参与。把小区充电桩建设纳入小区更新改造范畴,同步夯实汽车厂商配建责任。

3、《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4月)

2025年,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建设45个以上出租车充电示范站。

4、《上海市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20232月)

2025年新建20万个充电桩,4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加快公交、出租、货运等业态的集中式充(换)电场站建设。

5、《上海市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29月)

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前,本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形成完善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的出行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