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分析报告(人造+天然+硅基)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3-09-20 | 304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资料来源:

                        (1)《“十四五”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版)》

                        

                        (2)各省、地级市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产能投资布局分析报告(2023版)》(含厂商名单目录)


                           (3)《200多家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企业分析报告(2023版)》


购买报告,联系在线客服或136-997-996-97(微信)


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企业简介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6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首批上市的男性商务着装公司之一。

早在1999年,杉杉就进入锂电池行业,从生产电池负极材料开始,之后又做正极材料和电解液。自2015年以来,杉杉股份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下游延伸。

20168月,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品牌服装获得分拆独立上市的许可。在分拆完成后,杉杉股份将彻底告别服装业务,成为一家以锂电池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企业。20182月,杉杉品牌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杉杉品牌公司处于中国证监会审核反馈阶段,公司将持续推进香港联交所上市事宜。

杉杉股份的战略是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逐步形成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专用底盘研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三电系统维护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并整合现有的锂电材料产业及金融支持服务能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

2019712日,杉杉股份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下属子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杉杉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杉杉控股与杉杉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杉杉控股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将所持杉杉股份1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转让予杉杉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8.91%

本次股权转让后,杉杉集团将直接持有杉杉股份3.67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2.69%,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郑永刚,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杉杉控股将直接持有杉杉股份8062.91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18%

2020427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杉杉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SHANSHAN LITHIUM INDUSTRY CO.LTD.”。

鉴于锂电池材料业务已构成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公司“聚焦锂电”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为进一步突显核心产业竞争力,提升公司所属行业辨识度,公司拟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突出公司核心业务,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

2020518日,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杉杉股份关于拟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获得通过,“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将变更为“杉杉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日,第十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选举李智华为公司新一任董事长。

截止目前,公司尚未更名。

(二)发展战略

2016年,杉杉股份未来将以新能源业务作为企业发展重点,立足于锂电池材料,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产业协同效应。以“互联网+”与“工业4.0”的智能共享思维,规划了“动力电池材料与能源循环和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循环”两大体系。

左环紧抓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与系统集成,基于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建立专业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能力,并进行动力电池梯次储能利用,将储能与新能源发电及售电服务相结合,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拆解及材料再生,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闭环。

右环紧抓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营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整车设计、汽车充电、汽车租赁、汽车智能管理及运维等服务,打造杉杉新能源产业的绿色生态系统。

目前,公司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发展。2021年开始,为专注于核心业务发展,公司持续推进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公司逐渐开始剥离非负极锂电池业务,公司已出售储能、充电桩、光伏电站、锂电池生产、正极材料、电解液材料、锂盐材料等业务逐渐出售,并增加偏光片业务。

(三)业务结构

杉杉股份业务分为新能源业务及非新能源业务。新能源业务覆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来源及发展重点,包括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系统集成、动力总成、整车设计与研发及充电桩建设与新能源汽车运营)及能源管理服务业务。非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服装品牌运营、类金融和创投业务。

2020年,公司核心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为公司2020年主要业绩来源。期内,公司实施购买LG化学旗下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事项,该项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2121日完成该项重组的中国大陆交割。LCD偏光片业务收购完成后,公司核心主业为锂电材料业务和偏光片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非核心业务的剥离以聚焦主业,期间先后出售服装品牌运营业务和类金融业务部分股权,二者分别于20207月和20211月起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落实聚焦战略,有序剥离非核心业务。截止20223月,富银融资租赁(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剩余股权已完成出售;储能业务运维平台公司的股权处置已完成;充电桩业务已达成收购意向;光伏组件资产及业务已与买方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对方已支付意向金,并按计划推进中。

1996年上市后,杉杉股份的主要产品经历了多次调整,如下表:

杉杉股份业务结构变化表(分产品)

2004/2005

2006/2007

2008-2010

2011

2012

2013/2014

2013-2015

2016-2020

2021-2022

西服

西服

西服

原创品牌

杉杉品牌服装

杉杉品牌服装

杉杉品牌服装

服装

/

休闲服

休闲服

休闲服

国际品牌

其他品牌服装

其他品牌服装

其他品牌服装

投资及类金融

/

针织品

针织品

针织品

针织品

针织品

针织品及贸易

针织品及贸易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参股49%





投资

投资及类金融

投资及类金融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材料

电解液

电解液(参股)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偏光片

(四)负极材料总况

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复合石墨及硅基负极材料。其中高容量的硅基负极2017年已实现量产并供货。

1999年,杉杉股份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业务。2000年,公司收购上海杉杉科技公司实现控股。2001年负极材料正式投产,2003年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排名第一的供应商。

截止2018年底,公司动力用人造石墨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的人造石墨QCG系列和LA系列除了受到国内客户的青睐,还对海外动力电池厂商实现大批量供货。高容量且高低温性能优异的EV7系列已对国内主流动力电芯企业实现大批量供货。3C数码领域,公司开发的LKP系列具有高容量、高压实、低膨胀的特点。

石墨化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成石墨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待产能扩张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成本优势。报告期内,宁波杉杉新材料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公司负极材料产品的研发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跻身国内同行业最先进行列。

(五)负极材料研发

负极研发的新技术主要有高容量人造石墨、高倍率人造石墨、启停电池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氧化亚硅和纳米硅)等。

2016年,公司在启停项目、硅基负极项目以及与华为合作的快充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新产品销售占比进一步提高,如应用于电动汽车EMG系列、应用于混动和启停电源的CP系列等,并参与制定了一项国家标准(碳素材料取样方法)和一项行业标准(锂电池用软碳行业标准)。2016年,公司新申请专利33项,被授权19项。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韩国和日本2项国际专利(三维多孔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截止2022年,公司快充类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不仅在消费电池客户应用份额保持领先并持续提升,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实现销量大幅增长,本期公司快充类产品实现快速放量,出货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公司液相包覆技术持续迭代升级,采用新一代液相包覆技术的快充产品已独家供应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公司硅基负极产品在国内外应用同步取得较大突破,已实现在消费电子、动力市场的产业化应用。公司硅基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其中硅氧负极产品第一、二代已实现批量供应,第三、四代硅氧产品开发、认证中;新一代高容量高首效的硅碳产品基础款开发完成,核心专利已获得国内授权并申请国际专利中。

石墨化技术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石墨化工序的改进与革新。公司的箱体炉技术在品质和成本控制方面行业领先,并持续推进工艺的优化改进。新建一体化基地将采取新型低成本工艺,将进一步降低石墨化生产成本。此外,公司持续推进对新石墨化工艺的创新研发,目前连续石墨化工艺已处于技术合作开发和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