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然+人造+中间+硅基)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1-01-16 | 288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车研咨询(www.cheyanjiu.com)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2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极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2021版)》2000多家企业
手机在线阅读,微信识别二维码

350多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详细分析
手机在线阅读,微信识别二维码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

1、《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2021-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021版)》,对全国900多家锂电池企业以及全国投资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
2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350多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三元正极(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
3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230多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人造石墨负极、天人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中间相炭微球。
4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30多家锂电池隔膜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干法隔膜、湿法隔膜、涂覆隔膜。
5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与六氟磷酸锂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30多家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62021-2025年中国锂矿与锂盐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50家锂矿、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7、《2021-2025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200多家锂电设备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简介
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7月,是新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009,股票简称:中国宝安)。在资本市场上曾连创成立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第一张可转换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等九项新中国第一。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股权投资、生物科技、城市运营开发等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A股中国宝安(000009.SZ)、马应龙(600993.SH),H股国际精密(0929.HK),新三板贝特瑞(835185.OC)、大地和(831385.OC)、友诚科技(873087.OC)、大佛药业(836649.OC)、成都绿金(870415.OC)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二十多家全资、控股企业。
(二)电池材料
1、企业简介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联创、深圳金科和于作龙于2000年7月共同出资设立,是一家由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新能源材料生产厂家。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天然鳞片石墨以及石墨制品加工等。2015年12月8日,贝特瑞正式挂牌新三板。
经过数次增资,中国宝安成为贝特瑞的实际控制人。
2002年5月,贝特瑞引入中国宝安,占股40%,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7年,贝特瑞变更为股份公司的同时引入了富国投资、金华瑞投资。
2010年,引入通联创投、捷锐投资、启明创投、大业股权、九鼎投资、南海成长等投资机构,富国投资退出。
2013年11月,中国宝安第一次发布参与贝特瑞公司定向增资的公告。
2014年3月29日,定增完成,中国宝安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贝特瑞57.78%的股份。
2014年8月14日,中国宝安发布公告购买贝特瑞32.1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中国宝安直接和间接持有贝特瑞89.9237%的股份。
2019年9月,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负极材料简介
贝特瑞是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之一,是国内第一家将天然石墨深加工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
2016年,在高端产品硅基负极材料上,导入国外大客户,实现批量供货,成为贝特瑞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产品研发方面,贝特瑞与国际客户持续合作研发二代氧化亚硅,氧化亚硅负极首效取得突破,获得国际客户认可;硅碳第三代通过新一代包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低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等优异性能;通过纳米化技术、球形化技术等新技术开发的新型球形磷酸铁锂产品,具备产业化条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