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2-05-26 | 1668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环评报告书下载链接:2000份锂电池产业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车研咨询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2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1、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

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022版)》

报告对全国约1000多家锂电池企业以及全国投资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


2、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版)》,对全国约500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三元正极(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


3、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版)》,对全国200多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人造石墨负极、天人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中间相炭微球。


4、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版)》,对全国100多家锂电池隔膜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干法隔膜、湿法隔膜、涂覆隔膜。


5、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电池电解液与六氟磷酸锂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版)》,对全国130多家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6、目录下载链接:《“十四五”中国锂矿与锂盐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版)》,对全国约200家锂矿、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7、目录下载链接:31省市/近300地级市锂电池产业链投资布局分析报告》(2022版)(1000多页)



一、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含企业名单+产能投资)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全国各省/地级市正极材料投资布局分析报告(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天津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河北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内蒙古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山西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山东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安徽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浙江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江西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福建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河南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湖北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湖南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广西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四川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贵州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云南省各地级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重庆市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西北地区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布局分析报告


二、正极材料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500家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前驱体)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中国200多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含前驱体)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中国200多家三元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含前驱体)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华北5省市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天津市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河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内蒙古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山西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华东7省市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山东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江苏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安徽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浙江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江西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福建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华中3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河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湖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湖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广东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广西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西南区域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四川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贵州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云南省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在线阅读链接:2022年西北地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



三、正极材料产能数据统计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全国各省、地级市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全国各省、地级市磷酸铁锂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全国各省、地级市三元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全国各省、地级市锰酸锂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全国各省、地级市钴酸锂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天津市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河北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内蒙古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山西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山东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江苏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安徽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浙江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江西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福建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河南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湖北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河南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广东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广西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四川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重庆市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贵州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云南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陕西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甘肃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宁夏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青海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链接:2021年辽宁省正极材料产能规模统计与2025年产能预测


关于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发布时间: 2021-11-05 15:29
【字体:  
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你公司《年产 20 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
简称《报告表》)收悉,经现场勘察、资料审查,结合技术审查意见,
现批复如下:
一、拟建项目位于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洋河路 111
号,总投资 50046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000 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
1、主体工程:建设 2 栋厂房,1#、2#厂房各设置 2 条高端正极材料
生产线,配置研磨机、喷雾干燥系统、烧结炉、粉碎分级机、包装机、
纯水制备机等设备。 2、辅助工程:1 栋综合服务楼、车间办公室、
门卫室。3、储运工程:建设 1 栋 1#仓库;1#、2#厂房均设置原料堆
放区、成品堆放区。4、公用工程:供水、供电、排水、供气工程等。
5、环保工程:废气、废水、噪声、固废治理设施及环境风险防范工
程等。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及第二十条
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
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编制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单位对其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承担相应责任”。
该 项 目 经 庐 江 县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备 案 , 项 目 编 码
2109-340124-04-01-843808,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落实环境影响报
告表和本批复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导致的不利环境
影响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我局原则同意《报告表》的总体评价结论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改变
建设内容。若工程建设存在重大变更,必须严格依照《环境影响评价
法》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报告表》及本批复提出
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作为你单位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的依据,必
须认真落实。
三、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合肥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庐江县打赢蓝天保
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做到工地围挡、物料堆放
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冲洗、路面硬化、渣土车辆密闭
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减轻
噪声污染,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2011 )限值,确保周边环境敏感区声环境达到功能区
标准。施工废水沉淀后回用;妥善处置施工垃圾。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废水污染
防治措施,项目区排水须实行“雨污分流”制。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
为生活污水、纯水制备废水、设备清洗废水、地面保洁废水。厂区内
自建 1 座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多级沉淀+A/O”,处理规模为
200t/d。纯水制备废水部分回用,部分废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设备
清洗废水、地面保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
与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西污水
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站废水参照执行《无机化
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3-2015),总排口应达到污水处理厂
接管标准。
(三)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废
气治理措施,加强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项目
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投料粉尘、喷雾干燥废气、烧结废气、包装废气。
①设置密闭投料间,粉尘采取负压收集+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
排放;②喷雾干燥废气采取冷凝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③烧结废气经天然气点燃装置后经排气筒排放;④设置密闭包装车间,
包装废气采取负压收集+滤芯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放。物料粉粹、
混合、筛分设备应为全密闭装置。废气治理设施数量、排气筒数量及
高度按报告表要求设置。同时,对环境治理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
控,健全内部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和管理责任制度,确保环境治理
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废气排放参照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
GB31573-2015)表 4 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无组织废气
参照执行上海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1/933-2015)限值
要求。
(四)合理布局产噪设备的位置,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有效的
隔声、减振、降噪等措施处理,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3 类标准。
(五)固体废弃物遵循分类收集、资源利用的原则妥善处置。按
规范设置和管理危废暂存场所,危险废物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
位安全处置,落实危险废物各项管理制度;可利用的固废集中收集后
回收利用或外售,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六)强化厂区建筑防渗,落实分区防渗措施。加强危废库、污
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等可能因渗漏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场所的防渗处
理,避免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七)认真落实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函〔
2018〕1369 号文《安
徽省环保厅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
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安装废水、
废气自动监控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并按规定联网。
(八)做好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工作,项目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
范要求申请排污许可证,不得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九)有关本项目的其他污染控制措施,按照环评文本的相关要
求认真落实。四、按《报告表》要求,该项目以厂界设置 100 米环境防护距离,
建设单位应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在本项目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得规
划、建设医院、住宅、学校等敏感建筑。
五、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须
按规定程序及时实施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
产。
六、项目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合肥市生态环境局 2021 年 10 月 22
日下达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容量核定表》的要求执行。
二 0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抄送:县资规局、高新区管委会、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