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户外鞋服行业的发展趋势(20页报告)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5-09-13 | 3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为节选内容

如需更多报告,联系客服13699799697(微信)


或者,扫码阅读报告




趋势1:高性价比国货品牌具备竞争优势。

“新疆棉”事件后,本土品牌热度攀升,撬动外资品牌市占率。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安踏集团市占率跃升至第二,超跃Adidas公司;且李宁公司市占率位居第四,超过其他外资运动品牌。我们认为,我国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认知空间打开,对本土品牌的接受度提高,扭转了洋货占领市场的行业格局。

一方面,运动户外鞋服的群众根基良好。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21年我国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口大致4.45亿人。从基础消费层面看,我国运动户外鞋服市场十分优渥,轻户外及运动时尚风潮正热。由于我国运动市场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我们认为具有强社交属性的小众特色化运动户外类目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尝试与青睐,如露营、网球、骑行等。自2021年以来,我国本土品牌运动户外装备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其款式设计风格得到消费者好评。

 另一方面,本土品牌高性价比及强功能性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国货品牌通过线上电商渠道及抢占下沉市场空间,不断提高业绩水平。消费者在购买运动户外鞋服产品时,产品性价比及功能性是我国消费者购买运动品牌重点考虑的因素。我国本土品牌恰好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


趋势2:鞋类大单品仍具备高增长潜力。

鞋类产品是运动户外鞋服装备中的重要品类,也是品牌端的重要单品。鞋类的研发技术水平正是运动鞋的核心竞争力,以科技为抓手打造鞋类大单品,是品牌公司取胜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中底是运动鞋的核心命脉,相当于其“心脏”。中底位于外底和鞋身之间,一双跑鞋的性能和价值大部分由中底技术决定。它的主要任务是缓冲地面震动并保护跑者脚部。为了提高运动鞋的专业性能,国内外各大运动品牌纷纷对中底技术进行研发迭代,开发独家的减震科技。中底技术的迭代能力决定了运动鞋产品的生命力。

从国外品牌看,日本及美国的运动户外品牌技术水平出现较早,且持续研发迭代。亚瑟士(Asics) GEL胶(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中底技术能完美吸收落地冲击,让跑鞋既轻便又具备出色的缓冲性。美津浓(Mizuno) WAVE减震技术推出较早,后续推出的U4ic中底材料在保持AP+材料相似性能的同时又实现了减重。耐克(Nike) Lunarlon中底技术灵感来源于月球行走,颠覆传统的中底设计让跑者仿佛踏上了月球般的轻盈。阿迪达斯(ADIDAS) Boost中底泡沫状的外观和出色的性能成为标志。

从本土品牌看,中底技术研发启动虽晚,但迭代能力可与国际品牌比肩。由于过往三十年里在不断研发中底科技,目前我国中底技术水平与国际品牌不相上下。安踏及李宁是本土品牌中底技术的先行者,由于对研发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两大品牌的中底科技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根据各公司财报,2023年安踏及李宁研发投入比例分别为2.6%及2.2%,且研发投入比例稳中有升。此外,安踏及李宁品牌持续迭代中底技术,以运动鞋服品类拉动运动服的增长。根据各公司2023财报,相较NIKE鞋类64.7%的比重,安踏及李宁运动鞋类占比分别为40.5%及48.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提高鞋类收入比重,重视鞋类技术研发,将成又一个发展方向。

趋势3:全球化战略方向,谋定出海布局扩张。

中长期看,出海扩张商业版图,将成为品牌业绩的新的增长点。

 对比后起之秀亚瑟士与没落老牌美津浓,我们发现亚瑟士超越美津浓的关键在于恰当时机进军海外市场。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社会消费进入第四次消费时代,更重视产品性价比,而相对高端的运动户外产品在日本本土销售业绩下滑。亚瑟士率先进军海外市场,并实现业绩反超。美津浓全球化战略进展不顺畅,销售主力市场仍为日本本土,而日本运动户外市场发展成熟且增速偏低,需求表现一般。根据财报数据,美津浓2023年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仅为38%,而亚瑟士为80%。

 我国本土运动品牌瞄准机会适时开启全球化战略,为出海寻找突破口。2019年安踏集团完成收购全球知名运动品牌Amer Sports,标志着公司开启全球布局的开端。同时,2024年公司开启安踏主品牌的出海计划,在东南亚及北美地区进行品牌宣传并选择性开拓。安踏集团通过文化包容,努力实现人才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及市场全球化。安踏集团用始祖鸟等顶级户外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用安踏主品牌稳步推进海外市场开拓计划,实现安踏集团事业的出海开拓之路。

我国运动户外行业发展至今仅三十余年,当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对比美国及日本,行业发展百余年且仍增长稳健。我们认为,运动户外消费需求较强,是行业经久不衰的关键。1)从行业渗透率看,我国行业渗透率虽低,但提升空间较大。相较日本,我国人口规模虽是日本的十余倍,但行业渗透率却是日本的四分之一。2)从细分领域看,我国运动户外项目均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滑雪、高尔夫等高门槛项目参与率极低,跑步、健身、露营等低门槛项目普及率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参与运动户外项目的人群差异性明显,因此项目多元性特征显著。我们认为,我国运动户外行业将呈现高门槛及低门槛项目相辅相成的发展趋势,即高端化及大众化项目同时兴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