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链接:江苏省零碳园区(工厂)市场投资建设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5版)
报告链接:江苏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5版)
为加快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效支撑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根据《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数据局等部门拟联合开展2025年度江苏省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标识认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组织推动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
(一)推荐报送。由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场监管局组织推荐报送,于2025年2月21日 前将2025年度本市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的企业和产品名单报送至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2025年度核算产品范围重点围绕光伏、动力电池和钢铁行业,兼顾省市场监管局制定的2025年度产品碳标识认证重点产品清单,逐步推动高耗能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其中,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城市(盐城市和常州市)可分别聚焦光伏和动力电池行业推荐报送不少于50个核算产品(需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其他城市推荐报送不少于30个核算产品。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和园区分别推荐报送不少于3个核算产品,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推荐报送不少于1个核算产品。江苏省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项目也纳入推荐范围。鼓励企业录入已认证的产品碳足迹相关数据。
(二)平台注册和数据填报。组织纳入2025年度产品碳足迹核算的企业在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平台注册、数据填报与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做好数据质量评审和数据入库工作。请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推荐碳足迹管理专家,于2月底前报送至省发展改革委。
(三)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鼓励企业在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中自行选择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指导相关认证机构完成2025年度江苏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
二、支持举措
(一)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奖励。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应用,采用GB/T 24067-2024或ISO 14067标准,通过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实施绿色采信应用、取得江苏省产品碳标识认证。对核算认证工作成效优秀、数据质量较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政府绿色采购应用。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绿色采购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将碳足迹管理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加大碳标识认证产品采购力度。国有企业认真落实《企业绿色采购指南(试行)》,自觉实施和强化绿色采购,鼓励优先采购碳标识认证产品。各级商务部门应支持大型商超、电商等采销碳足迹标识认证产品,有效畅通碳标识认证产品销售渠道。
(三)金融机构绿色评价应用。省发展改革委依托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省级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企业库和产品库,各类金融机构依托入库数据资源,积极推动将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结果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采信依据。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金融监管局、省委金融办要强化鼓励引导,支持金融机构依托省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清单。省财政厅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入库企业,给予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支持。
(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国有企业应当率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综合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要通过产品碳标识认证,分析供应链减碳关键点,推动绿色产业链与绿色供应链协同发展。行业领军企业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积极开展典型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辐射产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
(五)加大企业精准支持。各级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为入库企业提供各类产业政策信息直达服务,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资金等政策资源有效对接。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积极推荐入库企业申报绿色技术、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碳标识认证试点项目等,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优先推荐入库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和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工作,积极动员部署,做好政策宣讲,切实抓好本行政区内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报送及碳标识认证相关工作。
(二)严格数据管理。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数据局做好产品碳足迹数据管理,授权平台运维管理方与参与企业签订数据保密协议,加强碳足迹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风险管控,提升数据采集、存储、核算、校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数据可核算、可核查、可追溯,保护数据主体合法权益,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规范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产品碳标识认证机构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弄虚作假和虚标滥标行为。
(三)强化能力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成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专家委员会,下设标准、认证、数据库、绿色评价、场景应用创新等工作组,为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定期组织对相关管理部门、核算机构、认证机构、重点行业企业的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