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咨询(www.cheyanzixun.com)发布的《全国31省(市、区)、200多地级市/州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产能投资布局分析报告(2025版)》,研究了锂电池产业上下游市场链5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链接:《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投资建设与发展前景预测深度调研分析报告》
链接:《全国各省、地级市730多家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厂商名单目录》
链接:《全国各省、地级市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产能投资布局分析报告》(含730多家厂商名单)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852.72万元,同比下降45.36%,主要系碳酸锂价格下降带动磷酸盐正极材料价格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355.21万元,同比下降62.45%。2024年,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再创新高,销售磷酸盐正极材料71.06万吨,同比增长40.20%,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稳居行业第一。到2024年末,公司已有磷酸盐正极材料设计产能约85万吨。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坚持创新驱动,筑牢增长基石
历经多年的技术深耕,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已构建起行业领先的磷酸盐正极材料及磷酸铁前驱体生产工艺。公司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紧密围绕客户需求,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实现产品迭代升级,设备优化,工艺创新。
2024年,公司创新成果丰硕,为公司在行业激烈竞争中,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宁德时代“技术创新奖”。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CN-5系列、YN-9系列新产品不断完善性能,市场拓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CN-5系列兼具长循环寿命和低温性能优异等特性,契合大电芯储能电池对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的追求。YN-9系列在实现高压实密度的同时,有效保障材料的容量发挥和倍率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动力电池在高功率输出和快速充放电方面的高性能需求。同时,公司研发的更新一代高性能产品YN-13系列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已通过重要客户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YN-13系列产品凭借超高压实、高容量,能够大幅度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端动力和高端储能应用需求。2024年,公司新产品CN-5系列、YN-9系列和YN-13系列实现销售15.93万吨,在公司产品销量占比中达到约22%。此外,在磷酸锰铁锂产品研发上,公司产品纯用及混用方案均获客户高度认可,研发进展顺利。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中试样品在固态电池体系评估进展顺利,得到客户的好评。
公司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创新成果奖励,并开展股权激励,对参与创新人员给予一定倾斜。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创新成果转化,持续加强专利布局,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二)一体化产业强实力,出海布局拓版图
公司逐步构建“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产业生态,旨在实现从资源端到回收利用端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全面强化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报告期内,在资源端方面,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贵州裕能矿业已取得贵州省福泉市黄家坡磷矿和打石场磷矿首采地段采矿许可证,全力推进磷矿开采。在磷化工环节,公司积极探索多种制酸工艺,并不断改善,以进一步强化对原材料的控制和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在磷酸铁前驱体方面,公司在实现自供的基础上,优化工艺稳定性和探索工艺降本方案。在循环回收端,积极探索碳酸锂加工工艺以及锂电池回收技术,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快形成产业闭环。报告期内,公司布局铜冶炼项目,创新运用铜冶炼产业与磷酸盐正极材料产业间的高度耦合性,推进磷酸盐正极材料业务的极致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