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链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投资建设与发展前景预测深度调研分析报告(2025版)
一、可再生能源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然过程不断补充和再生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国家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以及海洋能发电等。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意义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外,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履行我国国际承诺的重要举措,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0年4月):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以及节能的产品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发布/2009年修订)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2007年8月)规定,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0年4月)规定,国家调整和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低碳化发展。
三、可再生能源产销分析
(一)可再生能源产量占比
(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
四、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分析
(一)水能资源分析
1、全国降水量及全国排名
1956-2023年全国降水量走势图
2023年全国降水量等值线图
2023年全国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
从水资源分区看,与多年平均值比较,4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偏多,其中海河区、松花江区、淮河区分别偏多15.4%、14.6%和10.8%;辽河区接近多年平均值;5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偏少,其中东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分别偏少8.4%、5.3%。与2022年比较,7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增加,其中淮河区、长江区分别增加18.6%、10.2%;3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减少,其中辽河区、珠江区分别减少22.3%、14.3%。
从行政分区看,与多年平均值比较,16个省(直辖市)降水量偏多,其中河南、北京、吉林3个省(直辖市)分别偏多34.7%、27.8%和20.1%;西藏、江西接近多年平均值;13个省(自治区)降水量偏少,其中云南偏少16.8%。
2、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全国排名及占全国比
2023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为2463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60.4mm,比多年平均值偏少7.2%,比2022年减少5.2%。
从水资源分区看,与多年平均值比较,4个水资源-级区地表水资源量偏多,其中海河区、松花江区分别偏多43.0%、213%;淮河区接近多年平均值;5个水资源一级区地表水资源量偏少,其中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分别偏少22.1%、12.1%。与2022年比较,5个水资源一级区地表水资源量增加,其中海河区增加21.0%;5个水资源一级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其中辽河区、珠江区分别减少47.5%、23.1%。
从行政分区看,与多年平均值比较,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资源量偏多,其中北京偏多127.9%,河北、青海、陕西、山西偏多30%以上;西藏接近多年平均值;14个省(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偏少,其中贵州偏少37.9%,湖南、云南偏少近30%。
(二)风能资源分析
1、70米高度层平均风速、全国排名(2023年)
单位:(m/s)
2、70米高度层平均风功率密度、全国排名(2023年)
单位:(W/m2)
3、100米高度层平均风速、全国排名(2023年)
单位:(m/s)
4、100米高度层平均风功率密度、全国排名(2023年)
单位:(W/m2)
(三)太阳能资源分析
(一)2023年固定式发电最佳斜面总辐照量平均值、全国排名(千瓦时/平方米)
(二)2023年水平面太阳能总辐照量、全国排名(千瓦时/平方米)
(四)生物质资源分析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主要有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木采伐及森林抚育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畜禽养殖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弃物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等。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利用潜力很大。最近二十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技术装备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部分领域已初步产业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替代化石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数据显示: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秸秆在内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每年8.2亿吨,可收集资源量每年约6.9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目前,作为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用途共计每年约3.5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秸秆资源量每年约3.4亿吨。另外,稻谷壳、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每年约1.2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每年约6000万吨。
林业剩余物和能源植物。全国现有林地面积3.04亿公顷,可供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是薪炭林、林业“三剩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每年约3.5亿吨。
适合人工种植的能源作物(植物)有30多种,包括油棕、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黄连木、乌桕、甜高粱等,资源潜力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目前每年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清运量约1.5亿吨,其中50%可作为焚烧发电的燃料或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原料,可替代1200万吨标准煤。厨余垃圾还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每年可获得量约3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年产生量约3000万吨,其中约50%可能源化利用。酒精、制糖、酿酒等20多个行业每年排放有机废水43.5亿吨、废渣9.5亿吨,可转化为沼气约300亿立方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每年约8.4亿吨,生产沼气的潜力约400亿立方米。
我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林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将进一步增大。
五、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向
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6.8亿吨标准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6.3亿吨标准煤,占比93%,非电利用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占比7%左右。
这表明,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发电。因此,可再生能源市场分析主要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
六、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汇总
时间 | 政策规划 |
1999年1月 | 《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
2001年10月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
2007年8月 |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
2008年3月 |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
2011年11月 |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
2012年8月 |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
2017年1月 | 《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16年12月 |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21年10月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
2007年6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河北等省区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的批复》 |
2012年12月 | 《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方案》 |
2015年9月 | 《关于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通知》 |
2017年7月 | 《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 附件:(1)2017-2020年风电新增建设规模方案 (2)2017-2020年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方案 (3)生物质发电“十三五”规划布局方案 |
2018年4月 | 《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0年1月 |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20年9月 | 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
2021年7月 |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 |
2021年8月 | 《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按月调度的通知》 |
2022年10月 | 《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有关工作的通知》 |
2022年11月 |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
2023年9月 | 《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 |
2023年10月 | 《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的通知》 |
2023年12月 | 《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调查制度》 |
2017年1月 | 《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已废止) 附件:《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规则(试行)》 |
2017年6月 | 《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实施细则》( |
2021年9月 | 《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未公开) |
2022年2月 | 《关于推动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通知》 |
2023年8月 | 《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 |
2023年9月 | 《关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4年1月 | 《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 |
2024年8月 | 《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 |
2024年8月 | 《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 |
2022年8月 | 《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4年3月 | 《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4年7月 | 《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 |
2024年10月 |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
2016年2月 | 《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 附件:(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社会用电量中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比重指标 (2)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比重指标核算方法 |
2016年2月 |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 |
2019年5月 | 《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 |
2020年5月 | 《各省级行政区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通知》 |
2021年5月 | 《关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2年7月 | 《关于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3年8月 | 《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2021年2月 | 《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 |
2023年12月 | 《关于开展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典型案例汇编(2023)工作的通知》 |
2009年7月 | 《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09年7月 |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2010年8月 | 《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管理的通知》 |
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原则
优化发展方式,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构建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
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
八、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
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
统筹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积极推动风电分布式就近开发。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
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发挥水电调节潜力。
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
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
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
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
十、可再生能源发电单位投资成本
十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规模
十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结构
十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电力市场比重
十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1省(市、区)排名
十四、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规模
十五、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结构
十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电力市场结构
十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1省(市、区)排名
十八、可再生能源发电综合厂用电率
十九、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
二十、31省(市、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
二十一、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对比
二十二、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
(一)风电利用率
(二)光伏发电利用率
二十三、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报告选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以上的企业,共有55家。其中,华能水电位居第一,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占比3.62%;其次是国投电力,占比3.52%;国电电力位居第三,占比2.70%。前三家企业均是水电发电量占主导地位。
前25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合计占比超过30%;55家企业合计占比34.24%。综合而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
二十四、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上网电价走势
(一)水电上网电价走势
(二)风电上网电价走势
(三)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走势
(四)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走势
二十五、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毛利率
(一)水电毛利率
(二)风电毛利率
(三)光伏发电毛利率
(四)生物质发电毛利率
二十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