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规划2023年氢能​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4-08-03 | 192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购买报告,联系在线客服或136-997-996-97(微信)

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



链接:辽宁省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投资布局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链接:大连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投资布局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国家碳达峰试点(大连)实施方案》


打造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围绕“制、储、运、加、用”,打造兼具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氢能产业链条。到2030年,发展成为我国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氢燃料电池制造基地,产业产值超过800亿元。

1.建立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加速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石化产业副产制氢,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工业副产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充分利用长兴岛、大孤山、松木岛等化工园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化提纯技术,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本地消纳制氢,探索“滩涂风光发电—储能—海水淡化—电解水制氢—绿氢消纳—产业发展”大连模式。推进海上风电及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2.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推动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加快氢能生产及储运装备制造,突破新材料高压安全储运氢设备、储运氢设备压力检测和轻量化、高效液氢制备、高容量固态储运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发展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液(气)氢贮罐等氢能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重点发展低成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规模化生产,加快发展双极板、膜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件制造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3.探索氢产业多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氢能交通先行先试,拓宽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加强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在主城区和金普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及乘用车示范应用,在现有陆上轨道交通线路开展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应用。鼓励水上旅游运输企业探索氢能船舶在水上旅游线路和公务执勤领域示范应用。依托大窑湾港区开展氢能港口综合示范。依托庄河、瓦房店、太平湾海上风电场,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能电站应用示范。加强氢能工业示范,推动恒力石化探索开展清洁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等生产过程中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支持登沙河经济区探索开展以氢为还原剂的氢冶金示范。探索推进氢能小镇示范,在大王家岛试点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储能系统、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信基站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局、市文旅集团、大连交通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4.积极打造氢产业发展高地。全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打造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发展壮大特色化产业集群。引育头部企业,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行业优质创新资源,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引领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打造特色氢能产业集群,以高新区、金普新区、旅顺口区、庄河市、太平湾为载体,推动氢能产业特色化集聚。支持大连自贸片区氢能产业园打造市级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支持以“电氢耦合、氢电联动”为核心的太平湾“氢湾·风港”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氢电联动、氢能制取、储运加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

5.推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氢能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进程,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氢储运网络,适时开展长期氢气管网建设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氢储运基础设施和氢气管网建设,在长兴岛、松木岛和大孤山等石化园区开展管道输氢基础设施示范,逐步构建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积极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动各地区编制加氢站规划,逐步发展形成全市加氢站/氢气充装站网络。结合产业园区和示范工程的布局推进建设专用加氢站和加油站改扩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能源合建站。(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