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发展历程总结分析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3-10-07 | 919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链接:《“十四五”中国风电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3版)》

链接:《中国风力发电市场投资建设与运营数据报告(2023版)》

链接:《“十四五”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3版)》

链接:31省(市、区风电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3版)》



购买报告,联系在线客服或136-997-996-97(微信)



1)2005年前:我国引入海外先进风电技术,主要处于技术示范阶段,在此过程中也初步开始国产化探索。1986年中国第一座并网风电场山东荣成风电场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1989年当时亚洲最大的新疆达坂城风电场正式并网,这两个项目均同维斯塔斯进行合作,2000年西门子歌美飒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在这一期间几乎由外资风电企业主导中国市场。1999年,中国第一台国产风机S600,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风机国产化开端的里程碑,此后风电设备持续进行国产化的技术追赶,根据王恰《中国风电产业4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十五”末期中国已可以一定程度上国产化制造风电机组和零部件,据CWEA的统计,在2004年我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占25%,进口产品占75%

2)2005-2009年:政策推动下的快速国产化阶段。2005年,发改委颁布《国家发改委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自此国内风电进入快速国产化阶段。2007年,国产机组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进口机组;2009年,国产机组已能够满足全国85%以上的市场需求。70%的比例限制于2009年废除,此后则是完全市场化导向阶段。

3)2010-2021年:该阶段风电行业迅速扩张,受到电价补贴政策影响呈现周期性,企业也经历了一轮激烈的竞争。2009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陆上风电采取分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此后一共经历5次下调,最后一次下调为20195月,2021年后陆上风电则是全面实现了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因此,2014年首次下调标杆上网电价后2015年引发抢装潮,补贴的最后一年2020年也出现抢装潮。抢装潮带来装机量大幅度提高,弃风率提高,消纳问题又限制装机,从而导致后续年份装机下降,风电行业在此期间呈现周期性。国内市场在这十年间竞争越发激烈,行业集中度获得提高。根据CWEA2010年全国整机制造企业约70~80家,2018年全国有新增装机记录的整机制造企业仅有22家,而排名前5家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5%。期间,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等外资厂商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华锐风电快速崛起又在激烈竞争中倒下,中国风电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2021年后:风电在国补退坡下持续发展。202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22年新增新能源并网机组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但2021年后,部分省份仍有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例如上海曾明确近海风电奖励标准为0.1/kWh

综观历史,陆风的发展早于海风,我国陆风发展也已步入成熟阶段。而在海风上,我国的发展晚于海风的起源地欧洲,目前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欧洲的海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点运行示范阶段(1991年~2001年):在此期间建设规模和单机容量较小,期间丹麦、荷兰、英国等国家合计建设了9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中5个项目容量低于10兆瓦;

2)商业化开发阶段(2002年~2011年):在此期间海上风电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技术创新加速,政府扶持力度加大,风电场的平均规模达到400兆瓦,累计装机规模超过了6吉瓦,海上风电进入了大功率时代,平均单机功率达到4兆瓦;

3)规模化及深远海开发阶段(2012年~2022年):在此期间欧洲首先开始深水远海的探索,包括全球首个漂浮式海风项目HywindScotland、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项目HywindTampen;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化开发趋势,欧洲开发商将几个风场合并形成“超大规模风场集群”,例如欧洲第一大风电开发商Iberdrola准备将位于东英格兰总容量3.1吉瓦项目合并开发建设,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开发总成本。

中国的海风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点运行示范阶段(2008年~2010年):2008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在渤海绥中海域竖立起中国的第一台海上风电试验机组,单机容量1.5MW2010年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为102MW,这两个项目是我国海上风电的先行试点。

2)商业化开发探索阶段(20102014年):此后的十二五期间海风市场整体发展缓慢,2010年出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我国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正式启动,海上风电市场缓慢发展。

3)商业化开发加速阶段(20152021年):2014年海风真正迎来元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海上风电建设的通知》,海上风电标杆电价制定被列为2014年重点任务;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了较高的上网电价,此后的“十三五”时期中国海风才迎来了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4)规模化及深远海开发阶段(2022年后):海风进入平价阶段,同时也开始向规模化和深远海化发展,目前海上风电场规模已向吉瓦级别发展,机组也逐渐大型化;深远海化也持续推进,例如浮式的“三峡引领”号、“扶摇”号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