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前驱体)
来源:
|
购买报告:13699799697(微信)
|
发布时间: 2021-01-13
|
257 3612次浏览
|
分享到:
车研咨询(www.cheyanjiu.com)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2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极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
350多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详细分析
手机在线阅读,微信识别二维码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
1、《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2021-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021版)》,对全国900多家锂电池企业以及全国投资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
2、《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350多家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三元正极(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
3、《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230多家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人造石墨负极、天人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中间相炭微球。
4、《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30多家锂电池隔膜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覆盖干法隔膜、湿法隔膜、涂覆隔膜。
5、《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与六氟磷酸锂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30多家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材料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6、《2021-2025年中国锂矿与锂盐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150家锂矿、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7、《2021-2025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对全国200多家锂电设备企业(母公司与分/子公司单独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简介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股改而来,始创于1980年,是一家以高性能电子化学品、高品质化学试剂为主体,集专用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5年2月在深交所上市。
光华科技主要产品分为PCB化学品、化学试剂及锂电池材料三大类。其中,锂电池材料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产品,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系列产品,钴盐、镍盐、锰盐系列产品等。
(二)正极材料
1、正极材料产品
2017年开始,公司切入锂电池生产领域,由于公司电子化学品的产成品如硫酸镍、硫酸钴等是锂电池三元前驱体的原材料,因此公司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打造“镍盐和钴盐——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的正极材料产业链。
公司以分离提纯及合成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镍、钴、锰盐等产品及原料优势,切入新能源正极材料发展第二主业。锂电池材料主要产品有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材料系列产品,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系列产品,钴盐、镍盐、锰盐系列产品等。
(1)钴盐与前驱体
公司钴盐项目以冶炼衍生的含钴硫化物为原料,采取预脱锰工艺、氧化浸出工艺、多级串联络合萃取提纯技术和产品结晶控制等除杂技术,有效地去除了各种金属杂质,主要金属杂质可达到30ppm以下。制备能满足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行业需求的高品质钴盐系列产品,最终实现高品质钴盐系列产品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产品七水合硫酸钴、六水合氯化钴、碱式碳酸钴、六水合硝酸钴及二水合草酸钴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氯化钴和草酸钴产品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2)磷酸铁锂
公司磷酸铁锂项目开发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能够明显提高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进而提高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电性能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最终得到的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可达2.7g/cm3以上。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与片比容量,效率,内阻,以及电池循环性能都有的关系,所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越高,制备出来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就能做的越高,能量密度就越高,材料的市场竞争力越大。该制备方法,采用一次喷雾造粒,工艺简单,工艺参数易于控制,工艺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一种高压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已申请专利。
2019年7月,光华科技表示,即将推出磷酸锰铁锂。公司采用共沉淀法技术合成磷酸锰铁锂,控制产品粒度和形貌,提高了材料的分散性和均匀一致性,产品具备放电容量高,电压平台高,安全性高和低成本等优势,同时公司不断致力于合成工艺的优化,在量产工艺稳定性等方面已取得突破。产品规模化生产性能稳定,1C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60mAh/g以上,放电均值电压3.95V。经测试表明,该产品可比现有磷酸铁锂材料的能量密度高20%以上,若该产品与高镍三元材料复配使用,压实密度比高镍三元材料更高,导电性能,安全性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