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
乘用车 | 整车寿命(万千米) | 20 | 25 | 30 |
整车成本(万元) | 30 | 20 | 18 | |
电堆寿命(小时) | 5000 | 6000 | 8000 | |
商用车 | 整车寿命(万千米) | 40 | 80 | 100 |
整车成本(万元) | 150 | 100 | 60 | |
电堆寿命(小时) | 10000 | 20000 | 30000 |
领域 | 单位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公交车 | 保有量(辆) | 290 | 1000 | 1500 | 2500 | 4000 |
乘用车 | 保有量(辆) | 0 | 0 | 0 | 1000 | 11000 |
叉车 | 保有量(辆) | 0 | 0 | 0 | 550 | 1550 |
有轨电车 | 保有量(辆) | 0 | 0 | 20 | 60 | 100 |
物流车/专用车 | 保有量(辆) | 1000 | 3000 | 4000 | 6000 | 10000 |
备用电源 | 套 | 0 | 0 | 0 | 1000 | 3000 |
产品合计 | 套 | 1290 | 4000 | 5570 | 11110 | 29650 |
加氢站 | 累计(座) | 10 | 28 |
28 部分升级 |
43 | 57 |
领域 | 2020年 | 2025年 | 2030年 | 2030年后 | |
示范阶段 | 市场初级阶段 | 市场扩展阶段 | 氢经济社会 | ||
基础设施 |
制氢 (氢源) |
市外供氢 |
天然气制氢; 电解水制氢 |
多元化制氢体系 (天然气、水电、光伏、生物质,分布式制氢等) |
|
存储和运输 |
45MPa储氢; 长管拖车运输 |
高压气态储氢; 高效液态储氢; 长管拖车和管道输氢示范 |
高压气态储氢; 液态、固态储氢; 管道输氢 |
||
加氢基础设施 | 35MPa与70MPa加氢站 |
70MPa加氢站; 移动加氢 |
70MPa以上加氢站; 移动加氢 |
与应用相匹配的基础设施网络 | |
产业发展 |
整车、系统集成 (车辆制造、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 |
核心零部件(制储运,电堆,MEA,氢循环泵等) | 基础材料(催化剂、储氢材料等) | ||
应用 | 公交、物流、有轨电车示范 | 备电及其他领域推广 | 公共领域基本大范围采用氢能源产品;私人领域开始普及 | 个人氢能源车辆及家庭产品市场形成 |
三、重点领域
(一)氢能生产领域。
1.大规模制氢。
发展天然气制氢技术及制氢、纯化等核心装备,以及电解水制氢技术及装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制氢技术,重点突破太阳能光解制氢和热分解制氢等关键技术,建设示范系统;突破固体氧化物等高温电解水制氢,完成商业化高温电化学制氢方案设计;突破大规模制氢核心技术及配套设备的攻关及产业化生产。
2.分布式制氢。
研究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池电解水制氢一体化技术,突破高效催化剂、聚合物膜、膜电极和双极板等材料与部件核心技术,掌握适应可再生能源快速变载的高效中压电解制氢电解池技术,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并推广应用;形成标准化的加氢站现场制氢模式并示范应用。(二)氢能储运领域。
开发70Mpa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氢气高压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低、循环稳定性好、使用温度接近燃料电池操作温度的轻质元素储氢材料;发展以液态化合物和氨等为储氢介质的液氢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设计研发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加氢/脱氢催化剂;攻关储氢合金、纳米材料等固态储氢材料、技术和设备,实现特殊场合高安全、高效、高密度固态存储和运输;加氢站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